凌晨五点的西湖还在雾中沉睡,晨雾中的孤山像块未雕琢的翡翠,林穗的速写本边缘已被焦虑揉出毛边,已被露水浸透了三页纸。她总在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光影变化,就像试图用铅笔留住晨露——这种近乎偏执的完美主义,让她在课题组成了著名的“数据炼金术士“。她已经是第27次修改孤山写生构图了,当第七次修改飞鹅潭倒影时,指甲缝里残留的石青粉突然刺痛皮肤,笔尖突然顿住——那些随晨光变幻的黛青色波纹,竟与三年前在化学实验室见过的光谱高度重合。
三年前那个暴雨夜的对话又幽灵般浮现:
“你画的西湖缺了骨血。“江淮把湿透的《天工开物》拍在她实验台上,少年眼里的炽热几乎灼伤她退缩的指尖,“真正的青绿应该从矿石里长出来,而不是PS调色板!“
手机在帆布包里震动起来,惊落了铅笔,高中同学群里跳出的婚宴请柬让铅笔在宣纸上划出突兀裂痕。林穗盯着淮山礼盒堆里刺目的囍字,突然意识到自己又在进行过度解读——那些整齐码放的药材礼盒,多像被程式化排列的人生里程碑。结婚照里的女生穿着大红秀禾服倚在淮山礼盒旁的模样,与昨夜那个荒诞梦境微妙重叠。她忽然想起高中某一天在图书馆,江淮用沾着青草汁的手指划过她画册里的西湖:“等我把《天工开物》里的颜料复原术吃透,就带你去鹅城找真正的岭南青。“
“叮——“
课题组的通知及时掐断回忆。林穗望着屏幕上“文旅局特批:环西湖生态廊道勘探计划“的字样,把画板转向正在褪去的晨雾。她惯性地用拇指摩挲手机边缘,这是她应对重大决策时的自我安抚动作。与生俱来的使命感在血液里沸腾,而动荡型人格的自我质疑如影随形:你真的能平衡文物保护与生态开发?还是又一次陷入理想主义的泥沼?
当年江淮保研失败远走英桥时,绝不会想到他痴迷的古法颜料,正以这种方式重回她的人生轨迹。
在平湖门前,穿灰蓝亚麻衬衫的男人让林穗险些打翻颜料箱,程砚舟出现时的松烟墨香让她瞳孔微颤。他调试无人机的手指骨节分明,这个男人调试无人机的姿势让她想起古籍修复师对待文物的小心翼翼,灰蓝亚麻衬衫下若隐若现的刺青,恰是她梦中反复出现的矿物晶格图案。左腕缠着的药墨沉香手串随动作轻晃,那是她走访三个月都没找到的潼湖百年老字号标记。
“小心。“男人伸手扶住将倾的藤黄颜料瓶,虎口处靛蓝刺青闪过微光:“程砚舟,栖霞民宿的守墓人。“
当他说出“守墓人“三个字时,林穗突然产生强烈的共情刺痛——那种守护者特有的孤独共振,正在她灵魂深处引发海啸。
林穗突然意识到,昨夜梦里的预言正在应验。当程砚舟展开那张1932年的鹅城府颜料行会舆图,她分明看见飞鹅潭的波光在他瞳孔里碎成万千青绿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