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夜宴
- 人在秦时,我给政哥送世界地图
- 欢乐潇洒哥
- 2107字
- 2025-04-13 08:00:20
“自然。秦国从不失信于人。”李安澜从怀中取出一份密函,“这是秦王给大将军的亲笔信,以及第一批黄金的存放地点。”
姬无夜接过密函,迅速收入袖中:“劳烦告诉秦王,我知道应该怎么做。”
李安澜目送姬无夜离去,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神色。他知道,今日的胜利只是开始。关税互免将为秦国打开韩国市场,而军事上的默契则更为重要。这一切,都是秦王统一天下大业中的关键一步。
回到驿馆,李安澜立即命人准备笔墨,向秦王政写奏报:
“臣安澜谨奏:韩国之事已成。关税互免协议已签,姬无夜亦已收买。韩王懦弱,韩国朝堂分裂,不足为虑。请王上安心发展,而后再图东进之策......”
写毕,他望向窗外渐暗的天色,心中默念:天下归一的日子,又近了一步。
......
韩王宫的夜宴比李安澜预想的还要奢华。
鎏金铜灯沿着大殿两侧一字排开,烛火通明如昼。殿中央,十二名身着轻纱的舞姬随着编钟乐曲翩翩起舞,水袖翻飞间隐约可见雪白的肌肤。宫女们手捧鎏金酒壶,穿梭于席间,为宾客斟满琥珀色的琼浆。
“李太傅,请尝尝这新郑特产的韩露酒。”韩王安举起玉杯,脸上堆满殷勤的笑容,“此酒取南山清泉酿造,窖藏十年方成,寡人平日都舍不得多饮。”
李安澜端起酒杯轻抿一口,果然醇厚绵长,回味甘甜。
“好酒。”他微微颔首,目光却不经意间扫过韩王略显浮肿的眼袋和松弛的下巴,这是长期沉溺酒色的痕迹。
“哈哈,太傅喜欢就好!”韩王安拍手大笑,“来人,给太傅多上几坛,带回秦国去!”
“多谢韩王厚赐。”李安澜拱手致谢,心中却在冷笑。
韩国国库空虚,民生凋敝,这位君主却还有心思搜罗美酒、蓄养舞姬。难怪当年申不害变法失败后,韩国便一蹶不振,沦为七国中最弱小的存在。
他的目光扫过殿中群臣。大将军姬无夜正搂着一名侍女豪饮,粗犷的笑声震得人耳膜发疼;几位年轻官员则拘谨地跪坐在席位上,眼神不时偷瞄舞姬曼妙的身姿;唯有相国张开地正襟危坐,花白的胡须微微颤动,浑浊的双眼若有所思地望向自己。
“太傅大人,”一名韩国大臣凑过来敬酒,“听闻您在咸阳教授秦王政《商君书》,不知可否为我等讲解一二?”
李安澜淡然一笑:“《商君书》乃秦国治国之本,讲求'法、术、势'三者并用。不过......”
他环视一周,“各国国情不同,未必适用。”
“太傅过谦了!”韩王安插话道,“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国力日盛。寡人常思,若当年申不害变法能成,韩国或许......”
话到此处,他突然停住,脸上闪过一丝尴尬。
殿中气氛一时凝滞。申不害变法失败是韩国永远的痛,也是韩王室的耻辱,当年正是韩王室贵族联手扼杀了这场改革。
李安澜不动声色地夹起一块鹿肉放入口中,细细咀嚼。肉质鲜嫩,显然是用了特殊手法烹制。
他想起入城时看到的景象,新郑街头衣衫褴褛的乞丐,面黄肌瘦的孩童,与眼前这奢靡的宫廷盛宴形成鲜明对比。
“韩王,”他放下象牙筷,声音不高却让全殿都安静下来,“治国之道,因地制宜。秦国地广人稀,故需严刑峻法以聚民力;韩国地处中原,四通八达,商贸繁荣,倒也不必全盘效仿。”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保全了韩王颜面,又暗示韩国已无变法强国的可能。张开地闻言,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说得好!”韩王安却浑然不觉,反而大喜,“太傅果然见识不凡!来,寡人敬你一杯!”
酒过三巡,舞姬们退下,换上一队乐师演奏韩国民间曲调。曲调哀婉缠绵,似在诉说这个夹缝中求生存的小国的无奈与悲凉。
李安澜借机观察韩国群臣。姬无夜已喝得酩酊大醉,正搂着两名侍女调笑;几位文官则围在一起低声议论,不时偷瞄自己一眼;唯有张开地始终保持着清醒,那双老迈却依然锐利的眼睛时不时看向自己,欲言又止。
“李太傅。”终于,老相国端起酒杯走了过来,声音沙哑却有力,“老朽敬你一杯。”
李安澜连忙起身还礼:“张相国折煞晚辈了。”
两人对饮一杯后,张开地忽然压低声音:“太傅以为,我韩国年轻一辈中,可有可造之材?”
这问题来得突然,李安澜心念电转,立刻明白这是老相国在试探自己对韩国的态度。他略作沉思,答道:“令孙张良,天资聪颖;公子韩非,才学过人。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张开地眼中精光一闪,随即又恢复浑浊:“太傅过誉了。小孙顽劣,不堪大用;至于韩非......”他叹了口气,“性子太过刚直,在朝中树敌不少。”
“刚直未必是坏事。”李安澜意味深长地说,“当今乱世,正需有胆识之人。”
老相国沉默片刻,忽然话锋一转:“太傅年纪轻轻便位居秦国太傅,深得秦王信任,实在令老朽钦佩。不知太傅可有意...在我韩国多留些时日?”
李安澜心中暗笑。这老狐狸,竟想挖秦国的墙角?
他故作有趣的点头:“承蒙相国厚爱,那就多留些日子。”
“好啊,好啊,那老夫一定要尽一下地主之谊!”张开地捋着胡须,眼中却闪过一丝释然。
他心知肚明,以韩国如今的国力,根本留不住这样的人才。
即便留下了,也只会引来列强的忌惮和打压。
就像怀抱金砖行走于闹市的孩童,徒惹祸端。
一想到这里,张开地就变的非常郁闷。
他们家族好几代都是韩国的相国了,可惜韩国在他们张家的相国下,反倒是越来越衰弱。
不过,他的孙子张良很不错,韩非也是人才,也许将来?
未必没有机会!
宴会持续到深夜。李安澜借口不胜酒力,提前告退。
韩王安亲自送他到殿门口,再三表示希望加强两国友好。
回到驿馆,李安澜立刻让章邯备好醒酒汤。
他其实并未喝多,但需要保持头脑清醒,整理今晚获得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