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圆中无量问缘起
- 404NotFound即见如来
- 老罗蜀黍
- 1619字
- 2025-04-07 23:05:46
山寺檐角的铜铃在暮色中轻颤,弟子跪坐在青石阶前,膝上摊着磨损的竹简。老僧提着木桶经过庭院,水面上浮着几片刚落的银杏叶。
“师父。“弟子突然开口,手中竹尺划过青苔斑驳的台阶,“昨日读《周髀算经》,说勾股方圆皆有定数。可若有人道情意如圆周率般无尽,这又该用何种算筹解之?“
老僧放下木桶,水面晃出细碎金光。他拾起阶边断成两截的竹尺,将缺口处拼成不规则的锯齿:“你且量量这裂缝。“
弟子将竹尺横竖比划,眉头越皱越紧:“上下差三厘,左右缺半毫,斜纹更是...“
“取东海之水灌入裂缝如何?“老僧忽然截断他,“潮汐涨落千年,可能填满这竹隙?“
弟子怔住,竹简从膝头滑落。山风卷起残页,正露出张衡《算罔论》中“周三径一“的墨迹。
“就像你总用竹尺丈量晨钟暮鼓。“老僧用断尺挑起水桶里打旋的银杏叶,“可知昨夜子时,后山潭水比往常涨了半寸?“
“可潭边明明立着水位碑...“
“石碑刻的是十二时辰,却记不下月相牵引的潮信。昨夜望月,海水在千里外抬升三丈六尺,潭中游鱼都跟着多吐了七个气泡。“
弟子望着水面倒影出神,老僧忽然将断尺掷入水桶。银杏叶被惊得飞起,贴在弟子额前,凉意渗入眉间。
“去取后厨的盐罐来。“
当弟子捧着粗陶盐罐返回时,老僧已盘坐在古井边。井绳缠着新发的忍冬藤,绞轳上停着两只交颈的蓝羽雀。
“撒一把盐到井里。“
盐粒坠入深井的声响久久回荡,弟子数到第四十七声才听见水花。
“现在尝尝井水。“
弟子打上半桶,掬水饮之却大惊:“仍是清冽甘泉!“
老僧用断尺敲响井沿,惊飞的雀儿抖落片羽毛:“你可见盐粒融化?“
“弟子愚钝...“
“情意如盐入深井,你看它消融无形,尝它无迹可寻,却不知每粒盐都在改变水的重量。“老僧突然将盐罐整个倾入井中,“此刻井水较之前重了七斤三两,可你尝得出么?“
暮鼓恰在此时震落银杏雨,弟子望着纷飞黄叶突然顿悟:“所以用竹尺量情,就像称量秋风?“
老僧笑而不答,引他来到藏经阁后的菜畦。新翻的泥土里,弟子三日前种下的萝卜籽已萌出嫩芽。
“你当时埋了几粒?“
“整整三十粒,用绳墨量过深浅。“
老僧拔起一株幼苗:“数数根须。“
弟子凑近细看,忽然跌坐泥中:“竟有...竟有八十九条侧根!“
“昨夜子时地气涌动,第三十七条根须多分了三个岔。“老僧指尖拂过幼叶上的露珠,“你能量出露水中有多少昨夜的星光?“
远处传来樵夫的山歌,惊起竹林里的白鹭。弟子跟着老僧登上观星台时,晚霞正将云海染成绛紫色。
“师父,这浑天仪上的周天度数...“
“你且看西边那颗忽明忽暗的星。“老僧转动铜铸的赤道环,“三百年前祖冲之修订《大明历》时,它所在黄道位移了半度。“
弟子急忙翻找星图:“可典籍记载...“
“就像你总想用竹尺丈量流水。“老僧突然指向山下,“看那采药人。“
蜿蜒山道上,背着竹篓的老者正用木杖探路。每走七步就停下,在岩壁上刻道记号。
“他在丈量山道?“
“不,他在找三十年前失落的药锄。“老僧抚摸着浑天仪上的铜锈,“当年他每走百步埋一粒药种,如今却沿着记忆里的数字寻找。你说他找的是药锄,还是那些化作青藤的数字?“
月光悄然漫上台阶时,弟子跟着老僧回到庭院。断成两截的竹尺仍躺在水桶边,水面漂着完整的银杏叶。
“现在再量裂缝。“
弟子拾起断尺,却见青石缝隙里不知何时生出了紫花地丁。鹅黄的花蕊正在月光下舒展,恰好填满所有参差的缺口。
“师父!这花...“
“你午时撒在井中的盐,此刻正在花根处结晶。“老僧将最后半桶水浇在花上,“去数数花瓣吧。“
弟子俯身细看,指尖刚触及花瓣,夜风忽然卷起满地竹简。泛黄的算经在空中翻飞,那些“径一周三“的墨字竟化作蝴蝶,绕着地丁花盘旋不去。
“现在明白了吗?“老僧的声音混在振翅声中,“当你说情意如圆周率时,不是在说它无穷无尽...“
弟子望着指间停落的墨蝶,泪珠突然坠入花心:“而是在说它包含所有可能的数字!就像这朵花里藏着东海潮汐、井盐结晶、星位移转...“
钟声恰在此时响彻群山,惊醒了竹林中假寐的猫头鹰。弟子再看青石阶时,裂缝中的地丁花已然凋谢,却在月光照映处,显露出用盐粒结晶排成的圆周率前千位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