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创业

放下咖啡杯,我抬眼看向方浩然,接着抛出心中的疑问:“听起来时间规划很清晰,不过我还想知道,关于团队成员,你有人选了吗?一个优秀的团队可是创业成功的关键。”

方浩然自信一笑,靠在椅背上,侃侃而谈:“当然,我已经有了初步的团队构想。核心技术方面,我联系了以前的校友,他在相关领域有多年的研发经验,参与过好几个大型项目,技术实力相当过硬,目前也有意向加入我们。”

“市场推广这块,我认识一位资深的营销专家,他对市场趋势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擅长制定创新的营销策略,之前成功打造过多个爆款产品,要是能把他拉进来,我们的产品推广肯定能事半功倍。”他微微停顿,喝了口水润润嗓子,继续说道。

“还有财务和法务,我也有合适的人选。财务方面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注册会计师,能够精准把控公司的财务状况,合理规划资金;法务则是一位专业律师,处理过不少商业纠纷,能帮我们规避法律风险,保障公司的合法运营。”

听着方浩然的介绍,我心里不禁对他的筹备工作有了新的认识,看来他确实深思熟虑过。不过,我还是有些担忧:“听起来都很不错,但是这些人现在都确定会加入吗?毕竟创业初期条件艰苦,很多人可能更倾向于稳定的工作。”

方浩然目光坚定,微微摇头:“虽然还没最终确定,但我和他们深入聊过,大家对这个项目的前景都很看好,也都渴望在创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只要我们能展现出足够的诚意和决心,我相信他们会加入的。”

从咖啡厅出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回到家,我坐在沙发上,深吸一口气,拿起手机,给韩辰发了条消息:“韩辰,我有件事想跟你说,我打算创业了。”

没过多久,韩辰的视频通话就打了过来。看到他略显疲惫却依旧帅气的脸庞,我的心猛地揪了一下。“夏悠,你真的考虑好了吗?创业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韩辰的声音里带着关切与担忧。

我点了点头,认真地说:“我考虑好了,这对我来说是个机会,我想试试。”韩辰沉默了片刻,接着说道:“既然你决定了,我支持你。对了,创业肯定需要不少资金,你有没有资金需求?我在瑞士银行存了三千万美金,你可以拿去用。”

听到这话,我的眼眶一下子湿润了。我连忙摇头,虽然知道他看不见:“韩辰,我不能要你的钱。你自己公司现在都面临那么大的危机,每一分钱对你来说都很重要,我不能在这个时候还拖累你。”

韩辰皱了皱眉头,语气坚定:“夏悠,你别这么说。在我心里,你的事和我的事一样重要。这些钱放在那里也是闲置,能帮到你我很开心。而且,这不是拖累,这是我们一起面对未来。”

我强忍着泪水,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韩辰,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但我真的不能要。我想靠自己的努力去完成这件事,等你公司度过危机,我们再一起规划未来。”

韩辰看着我,眼中满是心疼与无奈:“好吧,我尊重你的决定。但你一定要记住,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第一时间告诉我,我会一直在你身边。”我用力地点点头,挂断电话后,泪水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

擦干眼泪,情绪稍稍平复后,我突然想到还没把创业的事儿告诉安晴和叶琳。犹豫了一下,我拨通了安晴的电话,把和方浩然讨论创业方案,以及刚刚和韩辰的对话一股脑儿地说了出来。

“夏悠,你真的太勇敢了!我们支持你!”安晴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满是兴奋与鼓励。紧接着,叶琳的声音也传了过来:“就是就是,你肯定能行!对了,你之前说方浩然在找核心技术、市场推广的人,巧了,我认识几个特别合适的。”

我又惊又喜,差点从沙发上跳起来:“真的吗?叶琳,这也太及时了!你认识的都是些什么人啊?”叶琳笑着说:“我有个大学同学,在技术研发上特别厉害,之前在一家大公司主导过几个重要项目,后来出来自己创业,最近刚好在找新方向。还有我闺蜜的表哥,是资深的市场推广专家,对新兴市场和年轻用户群体的喜好了如指掌,帮不少初创公司打开过市场。”

安晴也在一旁附和:“我觉得这两个人都挺靠谱的,要是能加入你们团队,肯定如虎添翼。而且我们和他们关系还不错,帮你去说服他们,成功的几率很大!”

我的眼眶再次湿润了,声音带着一丝哽咽:“你们俩对我也太好了吧!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们。要是没有你们,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叶琳打趣道:“跟我们还客气啥,等你创业成功,可别忘了带我们吃香喝辣就行!”

挂了电话,我心里满是感动和温暖。有这么好的闺蜜在身边支持我,还有韩辰坚定的信任,哪怕创业的道路上荆棘丛生,我也有了勇往直前的勇气。

挂了电话,我迫不及待地联系方浩然,把叶琳介绍的两个人选告诉了他。方浩然听后十分惊喜,当即决定尽快安排见面详谈。

两天后的下午,我们在一间安静的会议室里碰面。叶琳介绍的技术专家庞川和市场推广专家陈丽准时到达,方浩然和我早已等候多时。一番简单的自我介绍后,我们迅速进入正题。

方浩然率先发言,详细阐述了我们的创业计划,从产品理念、市场定位到运营模式,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庞川和陈丽听得十分专注,不时提出一些专业且犀利的问题,方浩然都一一耐心解答。

在讨论到技术研发方向时,庞川眼睛一亮,说道:“我之前做过类似的项目,有一些独特的技术思路,或许能让我们的产品在性能上领先竞争对手。”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边画边讲解,他的想法新颖又切实可行,让我们眼前一亮。

而陈丽在谈及市场推广策略时,更是妙语连珠:“现在的年轻用户追求个性化和社交化,我们可以从这方面入手,打造一系列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推广活动,迅速打开市场。”她分享了几个成功案例,让我们对未来的市场前景充满信心。

随着讨论的深入,我惊喜地发现,大家的理念和想法竟然如此契合,几乎不谋而合。对于每一个关键问题,都能迅速达成一致。这种默契让我们的效率大大提高,原本复杂的创业计划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变得清晰而完善。

当讨论到上市时间时,方浩然目光坚定地看向大家:“我觉得按照我们的规划和团队的实力,三年上市不是梦!”这句话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千层浪。庞川兴奋地拍着桌子:“好!我就喜欢这种有挑战性的目标,我一定全力以赴!”陈丽也激动地站起来:“三年,说好了!我已经迫不及待要大干一场了!”

确定好共同目标后,我们马不停蹄地开始筹备创业公司的各项事宜。首要任务便是确定公司的选址,这可关乎着公司未来的发展。

庞川推了推眼镜,认真地说:“公司选址得考虑交通便利性,方便员工通勤,也方便客户来访。最好周边配套设施完善,像餐饮、住宿这些都得有。”陈丽也点头赞同:“而且还得考虑租金成本,咱们前期资金有限,不能在房租上压力太大。”

我拿出平板电脑,打开地图软件,标记出几个商业氛围浓厚的区域。“你们看,这几个地方写字楼比较集中,人流量大,像高新区和金融街。高新区有不少科技企业,咱们能和他们形成产业集聚效应;金融街则金融资源丰富,融资对接可能更方便。”方浩然仔细研究着地图,补充道:“不过高新区的租金相对较高,金融街虽然配套成熟,但竞争也更激烈。咱们得综合考量。”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四处奔波,实地考察各个意向区域的写字楼。每到一处,我们都仔细询问租金、物业费、周边配套等细节。在高新区的一栋写字楼里,我们看到一间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采光极佳,视野也开阔,周边还有不少创业园区和科技企业。但租金超出了我们的预算,需要再斟酌。

而在金融街考察时,发现一处租金较为合理的办公场地,周边银行、酒店林立,商务氛围浓厚。可办公空间略显局促,后续团队扩张可能会受限制。

经过反复对比和激烈讨论,我们决定选择高新区的写字楼。虽然租金稍高,但长远来看,其产业集聚带来的潜在价值更大,能为公司吸引更多优质人才和合作机会。

确定选址后,我们又着手办理公司注册手续,联系装修团队,设计公司logo和网站。每一天都忙碌而充实,虽然困难重重,但我们都乐在其中。看着创业公司从无到有,一点点搭建起来,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也坚信我们离三年上市的目标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