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城,这座北魏的都城,比洛阳要看着更加豪华,是当年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
军营内,高澄坐在帅案前,细细想着该怎么训练士兵。
几天前,高澄到达平城后,就让人四处招募士兵,名义上是抵抗柔然入侵,实则是,物色具有忠诚度的士兵来军中服役。
很快,就招募了一支一万多人的队伍出来。
他在案桌上写了两封信,将兰京喊了过来。
高澄庄重的对兰京说道:“兰京,用最快的速度,把这两封信送去晋阳,一封是给大王的,另一封是给慕容绍宗的,切记!你回来的时候把大王安排给我的人,和慕容绍宗都给我安全的带回来。”
兰京听后,将两封信揣入怀里,对高澄说道:“主人放心,小人就是拼了命,也会把这两封信送回去,把人带回来。说罢,兰京走出帐外,骑马而去。”
至于如何练兵,高澄已经想好了办法。
首先,这些士兵多是能征善战的鲜卑勇士,许多人在军中的人头数,没有二十个,也得有十多个,所以,训练完全不用担心。
最主要的就是忠诚度,只有让他们忠于自己,才行。
高澄决定用冒顿单于的法子,来训练他们的忠诚度。
高澄先让人从平城的其他军营里,找来一帮将校。
然后,让人将士兵们集合于军营的校场上。
高澄对士兵喊话道:“诸位可能纳闷,怎么好端端的,就到我的麾下来了,以前的待遇也没有了,现在比一个新兵还苦,对不对?”
鲜卑士兵们闻言,都是敢怒不敢言,生怕得罪了高澄。
高澄决定,打一个巴掌,给一个甜枣。
高澄带着士兵前往城外围猎。
高澄一箭射在一头鹿的屁股上。
高澄对鲜卑士兵喊道:“冲上去,全都给我冲上去,杀了这畜生!”
鲜卑士兵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有九千名士兵全都冲了上去,将鹿杀死。
高澄见状,将弓扔给旁边的人说道:“没意思,回城吧。”
众人便回到城内大营。
回去后,高澄命人击鼓,将士兵们集合。
校场上,高澄身披戎装,带着一干将校,抬着一个箱子上台。
高澄先打开箱子说道:“这里面是今天给各位的赏赐。”
鲜卑士兵一见,连忙都瞪大了眼睛。
高澄见状把箱子一闭说道:“今天有人得到赏赐,但有人就得死!”
鲜卑士兵们还在纳闷,今天,他们没有犯军规,怎么会死?
高澄对众人喊道:“今天冲上去杀鹿的站左边,没杀的站右边,互相可以揭发,谁是滥竽充数的。”
士兵按照高澄的指令,开始分开站,没一会儿,那一千人就站在了右边。
高澄扭头来,对旁边管理军纪的校尉问道:“在军中,不听将军号令者,该如何处罚?”
校尉连忙跪下说道:“按律,当杀!”
高澄说道:“那还等什么?斩!”
旁边的校尉听后,起身,带着士兵就朝那一千人走了过去。
那一千人见状,纷纷跪了下来说道:“将军,我们只是没有听清您的号令啊!将军!”
不等他们说完,校尉带着人,就将那一千人按军法处置。
旁边的鲜卑士兵脸色惨白,他们非常庆幸,刚才他们冲了上去,不然,他们也可能是这个待遇。
高澄明白,巴掌打了,现在该给枣了。
高澄打开箱子,对众将喊道:“诸位,现在本将给大家发放赏钱,立刻列队。”
鲜卑士兵一听,连忙列队,高澄则将钱一个一个的分到他们手中。
他这样做的意义有两个:一、东魏腐败风气盛行,将校多有克扣,他亲自发钱,能让士兵爱戴自己,同时也让他们明白,只有听他的话才有赏赐。
二、要让这些士兵们明白,不听话,就是谁来了,也都救不了他们,违令者,只有死!
高澄将钱发完后,就冲着鲜卑士兵们喊道:“各自回营休息。”
高澄带着一干将校进入营帐。
帐内,高澄将钱发入他们手中,对他们说道:“多谢诸位帮忙。”
将校们说道:“是将军神武,才能镇得住这些士兵。”
高澄便吩咐让他们下去把今日之事传出去,把预备人员明日带过来,将校们听令后,就都下去了。
傍晚,兰京带着两个人走入帐内。
高澄一见兰京便说道:“兰京,你终于回来了!”
兰京则答道:“幸不辱命,按照主人的要求把信送到了,人也来了。”
高澄赶忙将二人引入座上。
二人坐下摘掉斗笠,来人正是慕容绍宗和綦母怀文。
高澄将二人叫过来的用意非常明显,慕容绍宗要替他出主意,而綦母怀文在北史中记载,曾发明了灌钢法,用于加固环首刀,高澄意图,让他来替百保甲打造武器。
高澄对二人说道:“二位大人不辞辛苦,专门来我这里,实在是让我过意不去,只要二位大人有苦难,在下一定帮忙。”
綦母怀文说道:“将军不必客气,大王已经跟我说了,请将军放心,兵器、盔甲一定会早日解决。”
高澄听完直接朝綦母怀文跪下说道:“多谢先生!”
綦母怀文见状赶忙扶起高澄说道:“将军折煞臣了,臣只不过是略懂一些锻造之术,何故如此啊!”
高澄拉住綦母怀文的手说道:“您不必客气,您在内侍奉我父亲,又为我东魏大军打造兵器,如此辛苦,这一拜都是少的了。”
綦母怀文感动道:“将军不必如此,只希望能为将军效犬马之劳,足矣。”
綦母怀文说完,就走出帐内,前往锻造的地方,开始安排工作。
高澄又走到慕容绍宗面前,刚要开口,慕容绍宗就说道:“将军不必多说,在下绝不会答应,在下此次前来,只是说明信里所写的,为效忠您的事情是不可能的。”
说完,慕容绍宗就往帐外走去。
高澄明白,他心急了,慕容绍宗等到高欢死后,高澄继位,才重用他,才得以讨伐侯景,效忠高澄。
高欢这些年来,一直在打压慕容绍宗,原因无外乎,怕慕容绍宗不好控制,同时给高澄留下有用之臣,到时候,只需要高澄以高官厚禄给慕容绍宗,他必然效忠于高澄。
可现在的高澄还没有继高欢的大位,现在所说的都只是空头支票,高澄还是决定赌一把。
高澄冲着慕容绍宗大喊道:“慕容先生甘心吗?嗯?看着曾经被自己调教出来的侯景,却已经是河南道大行台,而自己还是一个赋闲之人,你难道没有一点羡慕吗?”
慕容绍宗听完这话,停下脚步,他明白高欢不重用自己,而眼前的高澄会重用自己,可如果高澄继不了大位呢?他之前就是在尔朱荣的帐下做事,结果呢?还是被高欢所俘虏。
在高欢的帐下,慕容绍宗没有得到过重用,这让他心灰意冷,但也无可奈何,因为,高欢对他是严密的监视,他只好在一个小位置上干了起来,他不敢再赌了,他怕这辈子也没有出头之日。
高澄明白慕容绍宗的为难,就冲着慕容绍宗大喊道:“先生已经快有四十岁了吧?却还只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文官,您有把握去和父王说让您任重要职位吗?”
慕容绍总动容了,他已经快四十了,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如今,都快四十岁的他还没有立大功,做大官。
慕容绍总又走了回来,坐回位置上,他想听听这个年轻人,会怎么说下去。
高澄见有戏,便说道:“先生,大丈夫决心前进的路上,又岂能尽如人意,没有暴风的阻拦,又怎能成大器,先生好好想想我和高洋,大王究竟会把位置给谁。”
慕容绍宗听完只觉得热血沸腾,他立马起身对高澄说道:“愿听从将军的安排!”
高澄明白当世名将之一的慕容绍宗,是他的人了,高澄望着慕容绍宗,心里暗自发誓,绝不让慕容绍宗再重现长社之战的悲剧。
他拉着慕容绍宗的手说道:“先生就是我的韩信,就是我的周亚夫,但现在还请先生忍耐。”
慕容绍宗道:“全凭将军安排。”
高澄说道:“让先生跑一趟来,就是为我回去物色,哪些将军们不贪污,不犯法的。”
慕容绍宗一听,便明白,高澄还是打算整顿东魏风气,只是比当初多了手段,慕容绍宗说道:“好!”
高澄将兰京叫来说道:“连夜护送慕容先生回去,一定要保护先生的安全。”
兰京说道:“主人放心。”说完,就带着慕容绍宗出帐,骑马连夜赶回晋阳。
第二日,高澄再度集结队伍,前往城外围猎。
高澄下马,用鞭子抽马屁股,让马加速向前跑,然后一箭射了过去,对士兵喊道:“杀了它!”
这次没有一个士兵犹豫,全部弯弓搭箭射了过去,自从昨日事情以后,这些鲜卑士兵们明白,忠于高澄才会有高官厚禄,不效忠的只有死!
高澄看见效果已经达到了,就带着军队回到了城内。
他让人把周围所有的匠人都集中起来,供綦母怀文调配,全力打造百保甲的装备。
东魏武定五年,正月,在綦母怀文的监制下,百保甲的装备交付给了高澄。
高澄十分开心,这样他的人身安全才有了保障。
就在高澄准备犒赏全军的时候,一封信让他放弃了这个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