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来到了2019年。6月4日这天,我迎来了自己六十周岁的生日。从部队退伍进入工厂,我陪伴建设38年了,在这漫长的时间里,有过欢笑,也有过泪水;有过喜悦,也有过失落。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我,按相关的程序办理了退休手续后,功德圆满地告别了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人声鼎沸、机器轰鸣的火热工厂,成为一名享受社会保险的退休金领取者,心满意足地开始了生活无忧的退休生活。我不得不向我的建设说声再见:别了,建设!愿如日中天的你,继续砥砺前行,从辉煌走向更大的辉煌。
历经了一个甲子轮回,无数张平平淡淡的日历,就这样一页页的翻过。失去的、得到的,错过的、收获的,一切已经过去。不知不觉间,奔波劳累的时光就这样结束了,岁月的风尘无情地改变了沧桑容颜。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当年血气方刚、生龙活虎的小伙,已是苍颜皓首、两鬓斑白的老翁,我才发现自己曾经有过不少的失误,也还有一些梦想没有来得及实现。一番反省后我终于明白,从来就没有完美无缺的人生。回首这些年来的事事非非,围绕在身边来来回回;一路的风吹雨打,内心深处最大的体会是缘分强求不来。幸运的是理性还残存着坦荡宽容: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坦然认命。聚散自有天注定,一切对错结果自己扛。尽管这么说似乎有些自以为是,但确实在人格中始终葆有与生俱来的高贵尊严,这才是生活留给我的真正价值所在,比一直以来盲目追求的很多物质利益都要昂贵得多。所以,上了年纪的我,没有遗憾,只有坦然。
我这人相信命运。所谓“命运”,是一个阴阳组合体:先天是“命”属阳,所以叫天命。它与生俱来,是一种定数,人们无法选择、也不能掌控,这就是通常说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人们才心安理得的以“听天由命”的理解而顺从天意;后天是“运”属阴,也叫运气,或者叫机会,这是自己可以把握的。不是吗,命苦的人也有交好运的时候,而命好的人难免也有走霉运的时候,总之人的一辈子,经过艰苦努力、不懈坚持或有效规避,是可以部分改变运势的。所以,儒家文化充满了宽容与柔和,提倡与人为善,叫做“行善积德”。能力大的人,要多做贡献,造福社会,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做出成绩,叫积功德。能力小的人,要多做善事而不图回报,叫积阴德。积德越多回报越大,命运会因此越来越好。《黄帝内经》说:“孤阳不生,独阴不长。”说的就是命好不如运好的辨证法。
人最珍贵的不是已经失去的东西,而是眼前所拥有的一切。回望流逝于时光中的那些磨难与恩宠,那些陪伴我的至爱亲朋,几十年来不离不弃,正因为有了你们的关爱、牵挂、理解和帮助,才使我既品尝了生活的苦辣酸甜,又得以享受到人生的快乐。谢谢你们!
经历了流年的聚散,体会了人间的冷暖,也遭遇了形形色色的人。不过,绝大多数的人只是匆匆过客,我们擦肩而过,彼此无关紧要。真正对自己的命运产生影响的,其实就是一生所面对的那几个身边人。真正给我爱和我真正能爱的,就是这些人;彼此尊重的和彼此帮助的,也是这些人;相互讨嫌的和相互防范的,也不过是这其中的个别人。
我所在乎的,是围绕在自己身边的这些亲人。《易经》里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又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意思是说人做好事或坏事,都会报应在自己和亲属身上的。这种“近在己身,远在儿孙”的观念深深影响着我。所以,为了我自己和身边的亲人,我遵循古人“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读;不如积德以遗子孙。”的理念,一生坚持“多奉献少索取”,从不计较付出的成本与收获的性价比,只为践行“为善得福”的文化传统。
我所关注的,是求生的职场和生活圈子里,自己身处小环境的那些同事、朋友。世事无常,人各有志,我从不幻想讨好所遇到的每一个人,那是愚蠢的、不可能的。我所坚持的是“结交贵人,远离小人”的原则。人与人能走多远,要看与谁同行,人际交往的层次,决定事业发展和生活品质高低。古人云:“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贵人意味着人脉、机会、资本、见识相助,会让你在苦难中柳暗花明,把你带上人生坦途。所以,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遇到对的人,那是上天恩赐的福气,它关乎人的运气,成就我们的人生。我对我的贵人始终感怀于心,永远恩情铭记。当然,河水可量,人心难测,当今社会充斥着躲都躲不了的酒肉朋友、狐朋狗友或心理阴暗的小人。假如运气不济,遇人不淑,人们毕生耗费的心血、时间和金钱,都将付诸东流,代价太过沉重。这也是生活,不必大惊小怪。
如今,那些开心的或坎坷的或伤感的故事,该结束的结束了,该拥有的拥有了。是非成败宛如过眼烟云,早已随风飘散,人生的精彩或人生的平淡已不重要,与之打交道的那些人,才最能体现出生活的福报。
相逢是缘,相交是情,相处是福。岁月的流逝,丝毫改变不了我以感恩之心,珍惜我身边的每一个人。人人都有自己的处事原则,退休的我,很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也知道自己该做什么:首先要有包容,有担当。现在老母年事已高,需要更多的陪伴,那是必须扛起的责任。其次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如今子女已经长大成人,能够照顾好自己,勿需再操心。自己能做的是力所能及的分担一些琐事,既支持了他们的工作又享天伦之乐。第三要有原则,有分寸。子曰:六十而耳顺。我也可以举重若轻,心平气和,做到心胸开阔,涵养大度,以中庸之道进退有度,坦然接受生活赐予的一切,包括自我接受及被人接受,尤其对相伴身边的伴侣切忌指手画脚讨人嫌。人无完人,任何人都不可能没有缺点,不能过于苛求自己或苛求别人,才会彼此长久安然相守。第四要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安排生活。每个人都会老,这是客观规律,要心中有数,顺其自然,自求多福。不轻信网络上有些“鸡汤”文的瞎忽悠。年逾花甲的人了,要服老莫逞强,这不丢人。要知冷暖,勤添衣;下细点,莫戳笨,要有少给别人添麻烦的觉悟。第五要真诚付出,不求回报。真情如同一块宝玉,它是高贵的也是易碎的,所以付出真情也需要优雅的表达。假如随手拿起来扔在别人脸上,不免以爱的名义造成伤害;如果虔诚地捧在手里诚心诚意地奉上,人家才会欣然接受。
走笔至此,不由慨叹:言过往事,感人生路,我又悄然面对一次新的转型。我这一生经历了多次大大小小的转型,怎样应对变化也不是什么难事。大家都说阳光总在风雨后,听上去很励志的一句话不是吗?但别跟我说这些,觉得有点刺耳。我知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风风火火劳碌半生,经历无数跌宕起伏,退休以后的生活由繁入简,坐享清福,应该不算虚掷光阴吧。
当然了,退休后的日子,卸下了肩负的工作重担,又将这些年来获得的一张张奖状和一本本证书收进箱底,从此没有了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没有了功名利禄的纷扰,是该把心收回来了。悠哉游哉看看书散散心,与朋友、同学、战友聚会聊天,或围炉煮茶,或饮酒赋诗,慵懒的度过时光。这对忙碌惯了的我来说,一时真还有点适应不了这种无所事事的状态,总想找点自己喜欢又能胜任的事,来充实自己的晚年生活。
但我一不打牌,二不打拳,三不打算外出找工作发挥余热。那么接下来的日子,怎样打发时间呢?思来想去,觉得自己从小爱好写作,职场打拼又无背景靠山,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也是拜写作所赐。如今既然已经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我这个学生时代便被戏称为“书生”、工作以后又成为制造枪杆子军工厂里文武双全的“工人笔杆子”的人,似乎拿起笔来写些东西,搞点创作比较符合我的实际。的确,写作没有时间地点的限制,又不需要什么投入,一场难忘的聚会、一次有趣的郊游、抑或一点内心的感慨,便是随手拈来的素材。电脑是现成的,手机也能编辑文字还能拍照配图,到哪里都能写,非常适合为单调的退休生活制造些不一样的情趣。
说起文学创作,以前我曾多次起念,却苦于工作繁忙而无暇它顾。偶尔一时兴起,也曾着墨于应用文之外的其他文体,但因时间和精力有限,常常半途而废,仅遗落几页残稿在抽屉里,至今引为憾事。现在一切都由自己支配,在心灵层面享受到真正的自由,何不满足已往的心愿,在喧闹浮躁的世界里,自寻一方静谧与安详,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炫耀文采,张扬才情,慢功出细活,精雕细刻自己满意的作品,算是聊补过去的遗憾吧。
我想说的是,退休后随性而为,并无过多的念想。当初的写作激情已经褪去,似乎也无潜力等待发掘。如今提起笔来,不为提高写作的技巧,而是写作的情操,纯属信马由缰、信笔涂鸦,消遣而已,只为玩玩。似乎没有必要头悬梁锥刺股,更不会为伊消得人憔悴,把日子搞得紧张兮兮的为难自己,那就有违初衷,有点得不偿失了。窃以为还是逍遥快活,自得其乐是为正道,这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我打算每天上午以一两个时辰为一个单元来写作,不挤占锻炼身体或娱乐时间。根据经验,这是我眼下维持注意力的最佳时间段,短了,难以掌握问题的重心;长了,又显得精力不济了。
归根结底,写作毕竟是我的一个特长,有其深厚扎实的基础,动起笔来坦露心迹,自然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再说我为之勤勉服务的这个企业,是在中国颇具影响力的知名中央企业,在各个历史时期总结过无数的国企改革发展经验。企业的上级管理接口一般都超越重庆直辖市,大多在首都BJ的行业管理层或部队机关和国家部委。作为领衔公司党办负责人和行政办副手兼企业首席文案的职责所在,客观上自然而然不允许随心所欲地对文字粗制滥造。所以,杜绝滥竽充数早就成为我的写作习惯,也一直是我奉行的职业操守。有了这个渊源,说不定无心插柳柳成荫,我投入的时间、精力和智慧,无意间打造出脍炙人口的佳作精品,得以以文会友,成就另类风采。嘿嘿,我当然愿意乐享其成啰。
退休后,有了充足的时间响应当下流行的养生潮流,享受寻常生活带来的乐趣。养生其实并无高深学问,无非就是吃喝拉撒的规律与自律:一个是开开心心,“笑一笑十年少”;一个是合理饮食,“已饥方食,未饱先止”;一个是适当运动,“饭后走一走,能活九十九。”养生看似简单,贵在持之以恒。
退休以后的另一个乐趣,是智能手机带来的。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手机已经成为集成了各种功能的强大工具。然而,这些年来,我的手机主要用于工作联络,手机记事簿里,以工作的计划、领导的指示、待办的事项为多,交流的信息也多与处理工作事务相关,对与工作无关的信息一般无暇理会,也没有时间逐一回复每天大家家长里短的问候关怀,还没有从休闲娱乐的层面体会到智能手机对日常生活的深度介入。
退休以后空闲下来仔细清理,发现在互联网平台上,不少我的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失联多年的的老师同学,久违的知青插友,曾经的军中袍泽,大都恢复了联系;全国各地的行业同仁,工厂的领导同事,旧时的街坊邻居、儿时玩伴,文学圈子、文化圈子、学术研究圈子的师友,以及各种场合相逢的各界朋友也在不断积累,三教九流,各行各业的微信群、QQ群充斥手机屏幕。一天到晚,手机“叽叽”直响,朋友的问候不断,群里聊天的、吐槽的、支招的,颇为热闹,大家也没有功利目的。还有转发的自媒体文章,鱼龙混杂、信息泛滥。真还没有意识到在不知不觉间,朋友圈越来越大,层面复杂,听到的观点五花八门逞现多元化,遇到的事情层出不穷呈现多样化。迥异的三观标准,错位的行为准则,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人分辩是非的能力,取决于收集信息,甄别信息,整合信息的水平。我们需要承认自己的不足,需要聆听不同的声音,只要坚持基本原则不变,有些东西是可以求同存异的。问题在于社交平台上日益变幻的信息流和不停流动的数据流,远远超过人的接受力,而且有些信息源并不确切,结论自然似是而非,给受众造成的迷茫可想而知。
宽容是我的品位,但我不会宽容到没有原则;随和是我的个性,但我不会随和到没有底线。退休以后,我花时间对手机进行了一次清理。退出了一些群,删除了一些人,留下了一批知根知底的师友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以我浅薄的见识,不时在网络社交平台,敲打一篇文章,剪辑一条视频,上传一篇帖子,输出一些观点,发表一些见解,偶尔给一点粗陋的建议,彼此交流分享,以抛砖引玉,传递友情。我得以迎合了这个时代的变化,并利用变化来获得、运用、开发和分享知识和经验,也是其乐融融。
2019年,是建设集团130周年厂庆;这个猪年的6月18日,又是重庆直辖22周年的喜庆日子。也是机缘巧合,就在这一年的这一天下午,我到CQ市JLP区社保局办完了退休手续。走出社保大楼,我心如止水地来到车水马龙的二郎大街,沐浴在陪伴了半生的那无数温暖的眼神和家乡重庆绚丽多彩的晚霞里,平静的目光穿过弥漫在记忆深处的历史尘埃,仿佛又看到了重庆西郊两杨路边小山坡的杨家坪第二小学校那幼童嬉戏的煤渣操场;仿佛又看到了重庆谢家湾绿树成荫的第20中学少男少女书声琅琅的明亮教室;仿佛又看到了重庆永川山清水秀的黄瓜山上不知疲倦的懵懂青年坐在煤油灯下读“毛选”的知青土屋;仿佛又看到了四川内江沱江河畔热血儿郎龙腾虎跃的谢家坝军营;仿佛又看到了越南黄连山那片穷山恶水上血腥厮杀的战火硝烟;仿佛又看到了重庆长江北岸九龙坡鹤皋岩上抛撒青春年华的山洞车间;仿佛又看到了重庆长江南岸巴南花溪园区燃烧着中年激情的厂部大楼。看着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在眼前一闪而过,不觉眼帘发热,视线模糊。五味杂陈的我,情不自禁地举起手来,淡淡地向着那些风雷激荡的往昔岁月挥手作别。然后默默转身,步履轻盈地信步走进夕阳的余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