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天子警跸
- 六龙同朝,家父千古暴君?
- 幸我所得
- 3372字
- 2025-02-11 16:23:46
羊侃急忙入宫,向萧纲建议:“太子殿下,必须要让陛下出来安抚守军的情绪,不然台城早晚要哗变!”
萧纲领羊侃到净居殿见圣。
萧衍:“朕已经是八十五岁的耄耋老人了,身子多有顽病。
太子正当力壮,难道还需要朕事必躬亲吗?”
萧纲:“陛下,万里江山,尽是陛下所打造。
将士思陛下心切,儿臣难以阻拦...”
在萧纲的再三请求下,萧衍颔首同意。
萧纲扶着萧衍到各个城门巡视,萧衍一路上还拉着一线士兵的手嘘寒问暖。
萧衍的声音很微弱,身子骨瘦如柴,仿佛风中残烛,一吹就要倒。
老皇帝那只枯瘦的手让人悲喜交加,悲其枯老,喜其尚在。
在大司马门,江子一看到皇帝颤颤巍巍的身影,顿然热泪盈眶,竟嚎啕大哭起来。
士卒们闻者皆落泪,浩大城头上,甲士一片哭声。
江子一振甲高呼:“陛下尚在,吾等定当誓死相随!吾皇万岁万万岁!”
刹那间,山呼万岁声响彻台城内外。
天子警跸声过,士卒振甲声涌起!
这便是御极四十余载,萧衍所带来的力量。
望着城外绵延不断的叛军营垒和遍地的瓦砾灰烟,萧衍五味杂陈。
十月十二,江子一向太子萧纲请战,愿与弟弟、尚书左丞江子四以及太子右卫率江子五率所领一百余人从台城西侧的承明门出战。
萧纲起初并不同意,后来见江氏三兄弟气势如虹,遂同意了。
萧纲:“你们三兄弟尽管放手去干,如若不敌,尽快撤回台城!”
是日,承明门前的护城河处放下吊桥,江子一率领百余部众,直抵叛军西侧营。
侯景见来军兵寡,不予置理,伏兵不动。
江子一饱受其辱,呼喊道:“尔等贼辈,何不速出!?”
侯景遂让骑士从两侧将其包围。
江子一大喝一声:“吾皇万岁!”遂骑马径直向前,引槊刺贼。
但是江子一定部下们见两侧为叛军所包围,竟没有一个人敢跟进。
江子一欲下令后军前进。
正待江子一转头时,一个不留意,贼将黄河钻了机会,一刀砍下江子一的肩膀。
失去一臂的江子顿然坠马,口吐鲜血,最终喃喃自语:“杀贼,杀贼,杀贼!”
眼见哥哥江子一坠马阵亡。
江子四和江子五皆怒目圆睁,齐声喝道:“与哥哥一起出来杀贼,岂能有脸面独自回去!?”
于是两人都脱下头盔,直冲敌阵,俨然赴死态。
结果,江子四被槊刺中,洞穿胸膛而死;
而江子五脖颈受伤,回到城堑内,太过悲痛而气绝身亡。
是夜,萧衍得知江氏三兄弟壮烈殉国,顾自叹道:“济阳江氏三兄弟皆是忠壮义士!”
于是,朝廷对江氏三兄弟皆厚加追赠。
萧衍回头对宠臣朱异说道:“如今建康四郊多屯兵营垒,这是谁的罪过呢?”
朱异知道梁武帝在责怪自己,呼风唤雨三十余载的身子宛若参天大树顿然坍塌。
朱异知道:侯景本来就是以诛杀自己等人来清君侧为旗号而造反。
从围城的那一天起,城中百官更是对朱异多怀怨憎,便连太子萧纲也写诗作赋、不点名地暗骂他是祸首。
如今的自己俨然是逃脱不了晚节不保的结局。
但自己眼前这位八旬老人不该晚景凄凉,因为这位坐拥天下的耄耋老人是朱异的明主,是他让自己一介寒门得以权倾天下,风光数十载。
六十七岁的朱异对萧衍感恩悌德,老泪纵横。
朱异叩首谢罪,哪怕额头渗血,仍不停止。
一向惜命的朱异主动请诛自己:“臣朱异罪大恶极,请陛下赐死。”
萧衍看着这位跪在地上,陪伴在自己身边数十载的老人,长叹一口浊气。
萧衍:“事已至此,杀了你又有什么用呢?”
是日,满额血彩、悲愤交加的朱异归房后,生病卧床。
次日,自知身后名不保的朱异强撑着病体,在榻上给侯景写了一封信。
大体意思是:我虽收纳了你些许钱财,但你也不该如此迁罪天下,如果你非要杀我以泄愤,那么我可以献上我的项上人头。
陛下待你侯景不薄,陛下是无辜的,苦海无涯回头是岸,希望你侯景良心发现,止兵离去。
侯景立马让王伟提笔写了一封信,并且派人不断在全建康城的百姓面前,大声朗读:
“现在的梁国就是个腐朽不堪的政权,贵族们搜刮平民以满足他们的嗜好和欲望。
不信的话你们自己看看,建康四周遍布的这些园林池苑,王公贵族的高门大院和僧尼们宏大的佛寺塔楼!
再看看当朝这些权贵家中,哪个不是妻妾成群,仆从数千!?
贵族们不耕不织却锦衣玉食,百姓们长年劳作,却是三餐不济,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不是朝廷在帮助贵族们在盘剥百姓,那么这些又是从何而来呢!?
我之所以趋赴宫廷,只是要诛杀权佞,让民有所生!并非是要倾覆社稷!
如今台城中指望四方入援,我看王侯和诸将,都一心只想保全自己,又有谁能竭力致死,与我一争胜负!?
长江天险,曹操和曹丕也只能望江兴叹,而我踏着一根苇草,就从容渡江,天朗气清,不费吹灰之力。
如果不是上天保佑,人心所归,何能如此!?
希望各位三思,自求多福!”
一时间,底层老百姓看向侯景军,竟是带着期盼而非恐惧,有甚者更是提着盛放着食物的竹筐来到侯景军中分享。
老百姓看着侯景,仿若看到了他头顶的解放光环,照亮了他们在人生前进的方向。
十月中旬,侯景迫于军需粮秣的压力,欲一改义军作风,就地肆意抢掠。
王伟:“明公不可,我们乃是义军,不可肆意抢掠!
奴仆是我们需要拉拢的力量,平民百姓他们也没有多少财产,亦是来日明公成就大业所需的基本人员。
如若明公需要补充军需,亟需开刀,应该刀向高门贵族。
这群人家底丰厚且深受百姓嫉妒,明公不过是替百姓讨要回属于他们的东西而已,实乃义举!
至于寒门士族,则是明公来日治理国家的中坚力量,明公亦当秋毫无犯。”
侯景深以为然,遂向抢掠的大刀指向王谢等高门大户。
侯景心想:“昔日卑躬屈膝向尔等求亲不可,眼下就让尔等知晓,来自北土的宝刀亦是你们高攀不起的!”
侯景秉承着要嘛缴纳九成五粮秣,要嘛满门屠戮的做事态度,干脆狠厉,不容商议。
仅数日之间,侯景向高门威逼出的粮食积满数个仓库,累达四十万余石米粮,够侯景如今万余士卒吃上四五年。
【南北朝的一石大米大概是如今的100斤,这里是以一人一天消耗的2斤的量来进行揣测的】
侯景:“这群高门蟊虫还真是让人又惊喜,又厌恶。”
除此之外,侯景还加大了他的废奴运动的力度。
侯景宣布所有王公贵族的奴仆一旦归降,非但会如初立刻免除奴仆身份,而且还会给他们加官进爵,不吝赏赐。
侯景:“不论你的出身高低贵贱,只要你愿意加入义军,我们就是五湖四海皆兄弟!
我侯骨万景将带领你们砸碎这腐朽万恶的旧朝廷,还你们一个公道,还你们一份自由!”
【汉代郑玄在《周礼》注中的使用:“去止不敢自由。”这句话的意思是能够按照个人的意愿行动,不受限制。
这里的自由指的是能够按照个人的意愿行动,不受限制】
为此,侯景还塑造了一个例子来当榜样!
建康城一个奴隶叫阿喜,此人原是朱异的奴仆,率先转投侯景,还献上朱异的娇妻美妾。
侯景出手非常阔绰,不仅将朱异的家产都赏赐给他,赐姓为侯,还封他为仪同三司。
侯喜身骑高头大马,身穿华贵锦衣,在建康城墙下抬头骂朱异说:“你在朝廷当了五十年的官,结果才得到中领军的职务。
而我刚跟着侯王,便已经荣升从一品的仪同三司了!
侯喜声情并茂:“过去在王侯的眼里,我们是奴仆就好似一文不值的物品,永远只能在地上爬,吃着你们不要的烂菜烂叶烂饭。
但在侯王这里,我们不再是你们的附庸品,而是自己的主人,我们甚至也可以做到王侯将相!”
是日,城头上的朱异,本是病体初愈休养期,却见昔日卑躬屈膝的仆人如此趾高气昂做派,当场昏阙过去。
侯景这一招如晴天霹雳,不仅在叛军内部引起轩然大波,就连台城内在方面也引起了震荡。
叛军们争相立功,因为他们清楚侯景不会亏待他们,而建康城内的底层百姓则愈发跃跃欲试!
因为榜样的力量是让人难以抗拒的,奴隶们心中逆天改命的思绪会不断刺激着他们往榜样所竖立的道路前仆后继。
于是三天之内,出台城投奔侯景的奴仆多达三千余人,比起十月上旬的三百余人多出了十倍有余。
侯景将归附者分派到军中,对他们重加赏赐。
新归附者尝到甜头,个个都感恩戴德,都表示愿意为侯景拼死作战。
在争取到人心后,侯景又发动了新一轮的攻势。
十月十三,侯景下令在台城的东西两面修建土山,以此居高临下进攻台城。
为了加快工程进度,侯景亲自监工,不论士兵还是百姓,全部一起上阵,无论高低贵贱,一律参加劳动改造。
侯景欲将身体羸弱者无情抛入了土山里充当奠基石,让他们人尽其用,为土山事业奉献出最后的价值。
王伟劝谏:“如此行径有伤人和,有损明公义军形象,不如将这群老弱病残驱赶到台城前,让台城内的朝廷自行处理。
如若台城不管不顾,则可以谴责他们弃民如敝屣,所谓公卿大臣尽是衣冠禽兽!
如若台城接收了他们,如今的台城与世隔绝,城中吃食定是一大问题,届时城内自会生乱。
无论台城如何抉择,我们都可以坐收渔利!”
侯景深以为然,派人依照王伟的建议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