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无意逐鹿天下,奈何天下苦楚!

初平元年,七月初,暑气蒸腾,大地宛如被置于巨炉之中。

一名亲兵快马加鞭赶来,声音洪亮地禀报:“主公,走过前面的官道,我们就踏入益州境内了!”

从虎牢关一路历经无数艰难险阻返行,大军一路开拔,如今终于快要回到益州的地界,众将士们虽满脸疲惫,但归乡之情让他们眼中闪烁着难以掩饰的喜悦。

沈稻微微侧头,看向身旁的何尚,问道:“对了,雒阳那边有没有消息传回来?”

对着一旁的何尚询问一句,沈稻也是响起了雒阳汉为酒楼的一行事

何尚赶忙拱手,神色恭敬地回道:“公子,雒阳那边倒是有消息传来,称镇守虎牢关的吕布已经回了雒阳,联军之中现在由曹操再次举旗挥兵雒阳。不过此番联军的兵力已经大不如前了,听说只有两三个诸侯!”

沈稻一边听着何尚的讲述,一边目光专注地落在手中的地图上,手指沿着地图上的山川河流缓缓摩挲,微微点了点头。

他知道,如今这天下局势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联军各路诸侯早已在数月之前,被董卓用计分化得支离破碎。

袁绍成功得了冀州,在冀州广纳贤才,大力扩充势力,俨然有了一方霸主的强大架势。

其弟袁术也不甘落后,得了青州后,在青州疯狂招兵买马,妄图在这乱世之中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各路诸侯基本都有了自己的分封之地,那些没有分封的就更是心急如焚,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纷纷赶回家乡抢夺地盘,整个天下陷入了一片混乱无序之中。

沈稻基本可以判断出,现在的讨董联军除了孙坚、曹操、刘备这类心怀大义、一心想要匡扶汉室的人以外,便再没其他人了。

大多数诸侯都只顾着自己的利益,早已将讨董大业抛到了九霄云外。

如今这局势,讨董之事愈发艰难。

曹操虽再次举旗,但联军兵力大减,且人心不齐,各怀鬼胎。想要攻克雒阳,救出天子,简直比登天还难。

孙坚虽然勇猛无畏,作战勇猛,可毕竟还是势单力薄,缺乏足够的后援和支持,难以独自撑起大局。

刘备倒是有仁德之心,心怀天下,然而起步实在是太晚,目前根基尚浅,在各方势力中尚显稚嫩,多是陪跑的戏份。

益州地处偏远,但却有着蜀道得天独厚的优势。

若此时出兵相助,或许能在这乱世之中树立威望,成就一番大业。

可若是出兵,就不得不考虑诸多因素。

其他的诸侯定会对益州产生猜忌和觊觎之心,他们很有可能会在益州出兵之际,趁虚而入,威胁益州本土的安全。

而且,出兵讨董,必然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对益州的经济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再者若出兵相助,自己与曹操、孙坚、刘备等人合作,又该如何协调各方利益?

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目标和打算,能否真心合作,共同对抗董卓,也还是一个未知数。

而且,董卓在雒阳经营已经太久,城防坚固,兵力虽因联军之前的进攻有所损耗,但仍有一定的实力。

即便现在曹操本人联合出兵,能否顺利攻克雒阳,救出天子,也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罢了罢了,还是先回益州,与郑度那家伙商议一番,再做定夺吧。

毕竟,这关乎着益州的未来和天下的大势,容不得半点马虎。

行军队伍又走了不远,官道两旁突然多出了一群挑着行囊、衣衫褴褛的百姓。

他们步履蹒跚,眼神中充满了疲惫与绝望,仿佛是被生活压垮的骆驼,艰难地前行着。

沈稻的目光落在这些百姓身上,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酸楚。

他轻声对身旁的何尚说:“何尚,你去问问这些百姓,他们为何离家?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难处?”

何尚领命而去,他走到百姓中间,一位年迈的老者颤颤巍巍地站了出来,诉说着他们的遭遇。

“官爷啊,俺们这都是被洪水逼得走投无路了。”

“近来夏季雨水大降,河水泛滥,俺们的田土都被淹了,家里连一粒米都没有了。”

“俺们也实在是活不下去了,只能出来讨口饭吃!”

作为农民的儿子,何尚心中也是一阵难过。

回到沈稻身边,将百姓的遭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沈稻。

沈稻听后,沉默了片刻,缓缓开口道:

“且让大军原地休整一番,将这些逃难的百姓们聚集起来,发放点干粮让他们填饱肚子。”

何尚虽然有些疑惑,但还是去照着做了。

他大声传达着命令,让士六千开始搭建炉灶,准备生火做饭。

同时,让他们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干粮,分给这些可怜的百姓。

百姓们听到这个消息,先是一愣,随后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他们纷纷围拢过来,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孩子,泪流满面地说:“官爷啊,我还以为你们会抢我们的东西,没想到你们竟然会救济我们。”

沈稻缓缓走到百姓中间,他看着这些受苦受难的百姓,心中充满了怜悯。

他大声说道:“乡亲们,我知道你们遭了灾,生活也很艰难。但大汉不会眼睁睁看着你们受苦。今日在此,我大汉子弟兵也愿略尽绵薄之力!”

说着,沈稻亲自下马,从自己的行囊中拿出一袋粮食,递给了人群中为首的那位年迈老者。

老者接过粮食,双手颤抖着,眼中闪烁着泪光。

突然跪在地上,磕头谢恩:“军爷啊,你可真是我们的大恩人啊!我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您的恩情。”

半晌之后,队伍的前方空地之上,响起了一声洪亮的号令:

“所有人排好队,按顺序领取,违令者,严惩不贷!”

空地边,长长的队伍蜿蜒前行,灾民们在临时搭建的发放点前,等待着未知的食物。

当士卒们手捧着一筐筐圆滚滚、热气腾腾的东西走来时,灾民们面露茫然,交头接耳。

“咦,这是什么?我从未见过这样的食物。”

“这圆圆的,是给我们吃的吗?看起来挺奇怪的。”

“管它是什么呢,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我已经饿了好久了。”

“不管怎样,有人给我们食物,我们就有希望活下去。”

官兵们开始分发,同时大声解释:“这是土豆,是我主公找到的一种可以充饥的食物,大家放心食用。”

灾民们听后,有的露出将信将疑的神情,有的则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

那独特的滋味让他们纷纷露出惊喜的表情。

“哎呀,这土豆味道真不错!”

“是啊,没想到这么好吃,而且真的很顶饿。”

“我们有救了,感谢老天爷!”

一时间,场地上充满了感激、惊喜和感动的情绪。

灾民们纷纷向发放土豆的官兵以及站在队后前方观望的沈稻投去感激的目光。

沈稻看着这一幕,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感。

这些就是大汉天下的百姓,他们经历了无数的苦难,而如今一份简单的水煮土豆就能让他们如此满足。

虽本无意逐鹿天下,奈何天下苦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