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大王安排的,就是对的

同时坚信,此次远征,必定能旗开得胜!

而不会曲折难胜,有负国之罪。

也定击而破之,斩其反者!

子受身后峨冠博带的群臣,眼望军锋,心间竟莫名为之颤颤,其他武将虽然不能跟着出征,心中亦跟着颤动。

其间的百般感受也只有他们自己能懂。

被军威所慑,为人臣者于此时才有了深深的震撼之感。

戎事,国之大者,予以怎样的重视都不为过。

所以子受与群臣亲送太师,秉节持礼,所有人专为太师一人而已。

不说太师是长辈,是国之重臣的身份,就是先王都得对太师礼敬有加。

何况太师司军,一直为国事操劳,辛苦不已,这些可都不是空的。

辅政后巨细不遗,子受才能安坐王座。

如今,徒步而来,依旧要徒步而去,为太师送行相别后,便要下山。

而至于之后是否还会有力有不逮之处,子受已经不再担心了。

以太师所知以及见识和能力,能解决一切问题。

远去者,千里之数,万里之遥,朝中犹不以为虞,下虽世禄之臣,却尽皆无能之辈!

故无应对之策。

尤其是文臣,不以实,也无以为实。

而大商,数其祸福,君臣犹在醉乡中。

早起三光,晚起三慌,上累人族,下累大商。

恶(wu一声)能【怎能,表疑问或反问】将此施于后世?

其令公卿百官,国家之将败,有失道之危,各自上呈封章奏书言事。

其言事者,靡有所讳。

一则盗乱愈多,愈加不法,而朝廷无威严。

一则盗据而不易散,法不可忽,治政不可稍疏!

日夜作乐乃讲求礼制,离经叛道,行附会之说。

有并四海之意,吞八荒之心,难制六合。

不复政省事,司事烦苛(繁琐苛刻)不奏,举直错枉(举贤黜奸)不宣。

先王光大之道绝失,而不知民生之艰,国家之难。

子受受命人道,所辅应人道,而非天!

人在有诚,事在有道,唯人道。

所以勿失信仰,也毋失其命。

大商周祭,公庙祭祀需着衮冕,而子受宗庙祭祀后,出城只着常服,此意言明,意在人族,而非天。

子受与群臣在南,面朝北方,子受道:“尽快修缮祭坛,我要为北征将士,祈福聚愿。”

子受发号施令。

“是,大王。”

群臣躬身领命。

臣子常称王命,而此时有些臣子心中,似乎有些真心了。

黄飞虎返回朝歌后,一直心不在焉,大王一直行霸道之事,如今似乎执着并重于行王道。

与他同样心思的,还有丞相商容,为此不禁深思熟虑起来。

一个是文臣之首,一个是武将之首,心思大同小异,都活络起来。

和他们的观感不同,王后姜应缡,杨妃杨婉,黄妃黄飞燕,感觉大王变了。

变化好大,变得她们好喜欢。

至于这之间的是是非非,她们不关心,大王和朝臣之间如何,也不再重要。

她们将自己的终身都交给了大王,自然大王的一切都是对的。

就此,王后姜应缡就连大王之前称让她上朝听政,这种自己都觉得不妥的事,现如今也觉得是对的。

不管大王是为了改制改革,还是其他什么。

反正是大王安排的。

大王安排的,就是对的。

无论大王怎么安排。

而至于子受,认为王后同上朝听政,没什么不妥。

至少他这么认为。

这种论调,其他人恐怕没办法接受。

但现在,至少王后接受了。

又在心里为子受找起种种借口和理由。

而王后则暂时还不懂朝政,可不知道大商日后将乱成什么样子。

子受此举也是防患于未然。

为了避免以后天崩地裂的局面,王后必须得支棱起来才行。

以见王后治国理政之能。

女后临朝,也仅仅在后世才会出现,就算让王后上朝听政,也远远达不到这个程度。

但以类相从,且不拘时代的话,若王后有能力,也不失为一个好帮手。

王后任其长处,家事如此,国事也可以如此。

当子受在王后中宫和姜应缡说起这个事情时,姜应缡还有些怯怯懦懦,不大自信的样子。

“臣妾当为大王分忧,不过臣妾怕辜负大王的期望,也怕有负大王的嘱托。”

但王后也不是柔弱的代名词,幸于王后恬静坚韧,而又不失于刚强。

王后在子受面前,而子受看着王后的眼睛。

四目相对,这一刻似年光流进,此处无声。

子受薄薄的唇弯起抿笑。

宫中无姬子侍婢,只有他们两人。

对子受而言,他既然将应缡立为后,早早定下妃后之分,无疑是心无二属。

王后出身高贵,却从不轻贱他人,且常常微言大义,继位之初,便对他多有所助。

王后善引古今,如果子受敞于胸怀,善用王后建议,大商也必定能蒸蒸日上。

而如果有王后在旁边帮忙,也能便宜处置许多事情。

而王后本身就内心坚强而有威严,即立后,便受到满朝的称赞。

大王与王后,男主外,女主内,而应缡常常给他临风对月的感觉。

有情有景,一切似在昨天,一切都历历在目。

应缡也不负姜家对她的期望,不失一国之母的威仪与风范。

王后不失威仪,又能体恤臣属,品性之高,无人可及,则亦有拙于为政的文臣罪者,辗转倩人(请托;倩,qing四声,请、托),请求王后在他这个大王面前说情。

这些人也多免于罪责。

王后对谁都不错,哪怕是手下的奴婢。

王后就像宫中的一道光,就连他这个一向好武,喜欢打打杀杀的大王都感觉在王后面前是最舒服的。

子受继承王位,莅政开始,假如姜应缡不是他的王后,想要勤和天下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此女注定当大富大贵,可谁能预卜王后后来的命运?

日月星辰,皆丽于天而盖于地。

王后的位置是令人嫉羡的,所以应对着种种危险、困难与挑战!

而王后本人并非妒者,反而平易近人。

王后为一妇人,身在后宫,却有常人没有的同理心,同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