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新明帝朱慈烺,获封大明侯

杀鸡儆猴的效果立竿见影。

顾红尘那清冷淡漠的声音,再次于死寂的大厅中回荡。

“诸位使者,远道而来,想必心中已有计较。”

“这场和谈,于炎黄帝国而言,并非必须。”

她顿了顿,冰冷的目光扫过下方噤若寒蝉的众人。

“然,帝君有好生之德,不忍见生灵涂炭,血流漂杵,故而允准此会,予尔等一个机会。”

一番话,说得冠冕堂皇,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强势。

下方使者们垂着头,心中腹诽不已。

帝君仁慈?

发动这场席卷大陆战争的,不正是那位炎黄帝君吗?

这话听着,怎么就那么讽刺呢?

可腹诽归腹诽,面上却无一人敢流露丝毫不敬。

他们挤出恭顺甚至感恩戴德的表情,连连称是。

没办法,前车之鉴就在门外。

那几个被拖出去的倒霉蛋,用他们国家未来的命运,清晰地诠释了忤逆这位冰山女子的下场。

仅仅是因为流露出一丝对女子主持会议的不满,就被她敏锐捕捉,毫不留情地下达了灭国通牒。

狠!太狠了!

看着下方众人那副“您说得都对,帝君乃千古仁君”的模样,顾红尘那张精致的面容依旧没有任何表情,宛如万载寒冰。

她的话音落下,示意众人可以开始“表达想法”。

毕竟是“和谈”,总得走个过场,不然她岂不是白来一趟?

当然,他们提的意见,炎黄帝国听不听,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正如她所言,这场“和谈”主动权完全在炎黄。

叶辰给出的选择很简单。

要么,和平归顺,融入炎黄大家庭。

要么,负隅顽抗,被帝国铁蹄踏平,国土沦丧,民众为奴,最终其土地还是会并入炎黄版图。

如何选,炎黄帝国并不在乎结果,只在乎过程是否需要多费些手脚。

一个时辰后,这场名为“和谈”实为“通牒”的会议暂时告一段落。

各国使者需要立刻将炎黄帝国的条件传回国内,等待他们君主的最终抉择。

三天后,结果毫无悬念。

俄罗斯王朝、莫卧儿帝国、萨菲王朝、准噶尔汗国……一个个曾经在一方称雄的国家,纷纷递交了降表,表示愿意臣服于炎黄帝国的统治。

几乎在同一时间,一份来自华夏故土的国书,也送抵了玄黄城。

由崇祯皇帝之子朱慈烺,携大明遗民组建的所谓“新明帝国”,其帝朱慈烺昭告天下,自废帝号,降为平民。

并以华夏正统继承人的身份,恭迎炎黄帝君叶辰,入主中原祖地!

炎黄帝国,玄黄城,御书房。

叶辰看着这份措辞恭敬至极的国书,嘴角勾起一抹了然的笑意。

“朱慈烺……这孩子如今不过十岁出头,断然想不出这般周全的计策。”

他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看来,是杜卡奥那些人在背后使力了。”

“只是不知,这主意是杜卡奥那个老顽固,还是怜风那女人想出来的?”

“多半是怜风吧,杜卡奥那家伙,未必有这份审时度势的眼光。”

叶辰失笑摇头。

“不过,这倒是省了朕一番手脚。”

华夏之地,情况特殊。

自古以来,“名正言顺”四个字重于泰山。

没有正统名分,纵有强兵,也难安民心。

大明崩裂后,华夏大地群雄并起,却无一人能真正凝聚人心,缺少一个公认的主事者。

这次所谓的“和谈”,满清也派了使者,但他们终究是外族,代表不了华夏正统。

叶辰原本的计划,是设法为自己寻一个华夏先祖的身份,再以此名义拨乱反正,整合华夏。

现在,朱慈烺这位前明太子,以华夏正统的名义主动“禅让”,无疑是最佳助攻。

他接收华夏,再无任何法理上的阻碍。

一天后。

曾经的大明都城,如今的“新明”国都,金陵。

朱慈烺收到了来自玄黄城的回复,那颗一直悬着的心,总算落回了肚子里。

自从京城陷落,父皇殉国,他便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作为皇长子,大明法理上的继承人,他承受了太多关注。

被李自成俘虏,又被一群神秘人救走,藏于山谷,数年光阴,日夜提心吊胆。

直到最近,他才知晓,救他之人,竟是前朝旧臣杜卡奥。

更离谱的是,杜卡奥纠集了一批所谓的“大明忠臣”,拥立他登基,建立了这个短命的“新明帝国”。

可皇帝宝座还没坐热两天,龙椅的温度都没焐上来。

杜卡奥那个“忠臣”,就逼着他再次昭告天下,自废帝位,滚下龙椅,去做个平头百姓。

还要以“华夏正统”的名义,向那个从未听说过的“炎黄帝国”递交国书,请什么“炎黄帝君”来接收祖宗基业。

这一连串神操作,把年幼的朱慈烺彻底搞懵了。

他完全无法理解,杜卡奥这群人,到底在唱哪一出?

对此,远在人群中观察的杜卡奥只想叹气。

他是真的冤枉。

这主意,根本不是他想的,他纯粹就是个工具人罢了。

半个月后。

金陵城外,数架涂着炎黄帝国徽记的银白色飞行器缓缓降落,掀起阵阵气流。

舱门开启,叶辰的身影出现在舷梯之上。

他一身玄色帝袍,气度沉稳,目光深邃,身后跟着元澜等一众随行人员,气势浩荡。

此刻的金陵城门前,早已是人山人海。

以朱慈烺为首,身后是原新明的文武百官,再往后,是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头的金陵百姓。

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目光汇聚在那从天而降的身影上,敬畏、好奇、忐忑,种种情绪交织。

人群之中,杜卡奥、怜风等人也赫然在列,神色复杂地注视着这一幕。

看到叶辰一行人走近,朱慈烺深吸一口气,连忙上前,整理衣冠,恭恭敬敬地俯身下拜。

他稚嫩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却又异常清晰地响起:

“朱慈烺,叩见帝君!帝君万万年!”

随着他的跪拜,身后黑压压的人群,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全都齐刷刷地跪了下去。

山呼海啸般的声音,响彻云霄,震动四野:

“吾等叩见帝君!帝君万万年!”

声浪滚滚,仿佛要将天空的云层都冲散。

叶辰立于万众之前,目光平静地扫过跪伏的人群,最终落在最前方的少年身上。

他抬了抬手,声音平淡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平身。”

“谢帝君!!”

众人这才敢起身,但依旧低着头,不敢直视天颜。

叶辰走到朱慈烺面前,低头审视着这个面带惶恐,却强装镇定的少年。

“你便是朱慈烺?”

叶辰的声音温和了一些。

“抬起头来。”

朱慈烺依言抬头,迎上叶辰的目光,心头猛地一跳。

那双眼睛,深邃如星空,仿佛能洞悉一切。

“嗯,不错。”叶辰微微颔首,语气带着一丝赞许,“小小年纪,临危不乱,有几分胆色,不堕你朱家先祖之名。”

他清楚,献上传国玉玺,迎接他入主中原,绝非这少年本意。

但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朱慈烺代表的“华夏正统”这个身份,以及他此刻做出的选择。

听到叶辰的夸赞,朱慈烺脸上不由泛起一丝红晕,心中却是尴尬无比。

胆色?临危不乱?

他自己知道,从头到尾,他都是个被推着走的提线木偶,全程都是懵逼状态,哪有什么聪慧可言?

至于不堕先祖之名……

他现在干的事,要是让太祖高皇帝知道了,怕是得气得从孝陵里爬出来,亲手掐死他这个不肖子孙。

可他又能怎么办呢?

十岁丧父亡国,沦为阶下囚,若非杜卡奥搭救,早已是乱葬岗中的一堆枯骨。

如今,虽是将祖宗基业拱手让人,但好歹是交到了同为华夏血脉的炎黄帝国手中。

总好过落入鞑虏之手。

肉,总归还是烂在了自家的锅里。

他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叶辰没有在意朱慈烺复杂的内心活动,那些都不重要。

他转头看向身后的元澜。

“元澜。”

元澜立刻会意,上前一步,展开手中早已拟好的圣旨,朗声宣读:

“奉天承运,帝君诏曰:”

“前明帝朱慈烺,深明大义,顺天应人,有大功于社稷,特册封为‘大明侯’!”

“赐,长生液一瓶!”

“赐,炎黄币壹仟万!”

“赐,天辰域侯爵府邸一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