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大明来的电报

丹泽城区在附近百里内,是一个巨大的建筑集群。

当然,这里的面积跟新陵没有任何的可比性。

新陵是大周建国初期开始兴建的城市,那时这里还不过是一片海边树林。

兰斯利亚人的势力拓展到这里后,对这里的经济建设,也没有投入太大的资源。

时至今日,丹泽的市容市貌大都是本地人奋斗出来的。

本地人主导下自然形成的商业城市,一切以实用性为原则,城市规划上不科学的地方乍一看很少。

卫宁在码头上站了一会,与凌依然边走边问,越看越觉得丹泽这块地方有意思。

他们在正午时,敲开了大明驻丹泽使馆的大门。

一个本地人雇员礼貌地请他们进门先休息一会,立刻去喊其他的大明人快些出来。

大明的人来丹泽的不多。

大明驻扎在这里工作人员,几个月看不到一个大明人十分正常。

现在有了电报还好,丹泽的使馆人员可以通过电报来联络国内,互相倾诉思乡之情。

之前,只能靠信件交流的时代,大明的人来丹泽大使馆工作,比流放强也强得很有限。

卫宁观察了一会注意到一个系列,大使馆里充满了大明的书籍杂志。

其中与他相关的书籍里,剧本集自然是不用多说,那本书出版后,不少使馆的人都排演过。

与他相关的那著名的《新陵玫瑰》甚至足足有五本。

“来了!来了!让我看一看是哪个同胞跨越千山万水而来!”

一个三十岁上下的人从二楼火急火燎地走了下来。

那个人一看见卫宁就愣住了。

那个人愣了好一会,才被走过来的凌依然拉回了现实。

“还真是凌老师,那您就是卫宁卫先生了?”

“我是卫宁。院长,你们认识?”

“认识。十年前我刚当老师的时候,教过他两年阵法实践课程。”

“可惜我学得不怎么样啊!还因为没有关系,被派到丹泽大使馆负责起了安全。我叫苏远。”

苏远把手伸向卫宁,两个人握了一下手。

卫宁在心里说,你这个名字可真没起错。

或者说是,起得过于好了。

苏远继续说:“不过在丹泽工作也有一个好处,我如果不是在这工作,这个岁数可当不了大使。”

苏远说到这里一拍脑袋。

“朝廷的电报早就过来了,我这就去给你们取。那个电报在给你们之前属于机密,收发解码都是我一个人干的。”

“多谢!”

卫宁小声道谢。

苏远说:“那倒不用。您要是真谢谢,一会我给您一百张白纸,您在每一张白纸上,写上您的名字就可以了。这边挺关注大明的流行小说、剧本,您的《新陵玫瑰》上个月刚出第四版。”

“啊?”

卫宁对此心情有些复杂。

凌依然只是笑。

过了好一阵子,苏远才把两份电报拿过来递给卫宁与凌依然。

第一份电报内容不复杂,首先强调了卫宁已经是大明正式公使。

其次交代了卫宁两件事,一是让卫宁与兰斯利亚朝廷,商量两国公主王子联姻的事。一是让他有时候去一趟莱茵兰法,拜见一下铁血宰相君臣。

卫宁到莱茵兰法谈什么事情,由大明驻莱茵兰法公使慕容侯爷来告诉他。

至于凌依然,被任命为了卫宁公使的第一随行武官,负责护卫卫宁安全。

第二份电报内容更简单,只有一个内容。

电报突出强调了一件事,商量大明与兰斯利亚公主王子联姻的事情,卫宁只拥有商量的权限,并没有独立做出是或者否的权限。

“这是什么意思?”

凌依然对第二封电报的内容难以理解。

卫宁倒是立刻反应过来一个事情,他说:“这段时间,有莱茵兰法帝国使者到大明的消息吗?”

“从半年前开始这边有传言说,莱茵兰法帝国那位铁血宰相往大明派出了一位特使。”

卫宁说:“莱茵兰法那边大明使馆跟你们八卦这个了?”

“是的。不过这消息可信度不高。”

凌依然说:“为什么啊?”

“因为,那个消息红口白牙地说,莱茵兰法帝国的特使是一个女人。这就让人难以相信,正经外事活动,就现在这个世界里,怎么可能派个女人去啊!”

凌依然听到这里冷哼了一声。

卫宁笑了。

“我想我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凌依然与苏远全都瞪大了眼睛。

卫宁耸了耸肩膀说:“我现在也不好明说,我只能说,你们想想莱茵兰法帝国对东南故土的执念吧!然后再想想,一旦他们向兰斯利亚宣战,能指望大明什么事吧!”

卫宁说到这里便不再说这个问题。

凌依然与苏远想了一会,也都分析出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了。

这时,卫宁正在一张又一张纸上写着龙飞凤舞的卫宁这两个字。

苏远万万没有想到,卫宁真会干这样的事情。

他可太清楚在大明卫宁这样的人,普遍是什么样的性子了。

卫宁这么年轻为人办事还一点都不飘。

不简单啊!

……

兰斯利亚的铁路线还没修到丹泽。

卫宁他们只能先乘马车,赶到一百二十公里外的杜卡,才坐上驶往兰斯利亚首都珀斯瑞姆也就是翡翠城的火车。

珀斯瑞姆是大周时期译者对兰斯利亚首都的音译译名,大明开国以后,杨逊出于个人厌恶音译译名的缘故,便按照珀斯瑞姆在兰斯利亚语的意思,将其译为翡翠城。

不过公开层面,大明对各国地面的译法都是音译。

翡翠城主要出现在大明的各种小说与戏剧译本里。

不过,翡翠城有一点让卫宁颇为失望,那就是翡翠城没有巴黎圣母院一类的建筑。

可是这种遗憾,当卫宁走进翡翠城大门,没有问到满地臭味的时候,就很快消散无踪。

他上一世读过的书籍里,有一本书里详细地讲过巴黎一段历史。

曾经的巴黎不是梦幻不梦幻的事,巴黎曾经的卫生环境只能用抽象形容。

翡翠城则远远不到那个份上,即便是卫宁与凌依然一入城就穿过的,颇有些危险的下城区的卫生情况,也就不过是与大明首都永安城半斤八两的水平而已。

差距不大。

翡翠城的人要说与永安城的人要说有什么不同,主要是翡翠城的内外有一种躁动的气息,大街上都有人在散发描述王后与人偷情过程的小报。

下城区的老百姓生活得情况很糟,上城区有人在大街上遛乌龟。

这个事情放在大明绝无可能。

太离谱的。

卫宁在无尽的感慨中,与凌依然一起走进了大明驻翡翠城的大使馆。

翡翠城的大明使馆区,在翡翠城历史博物馆的旁边,虽然之前经历了两国大战在内一系列事件,但是但从外边来看,也没有明显的被人破坏过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