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六科封驳,山雨欲来

六科是明朝不可忽视的一股政治力量。

六科给事中的常规编制,每科有都给事中一人,总领本科事务,下属左右给事中,皆为一人,再下面就是给事中,四到十人不等。

永乐至宣德之时,为强化监察,增设给事中至每科10人,六科共 60人。

而到了万历朝,因财政紧张,加之万历摆烂,罢免的给事中就没有增补多少,以致泰昌元年,科垣官员减至每科 6人,总数 36人。

不过,人数虽少,但科垣官员权力不小。

一有封驳权,可以对皇帝诏令、内阁票拟进行复核,不合规者可封还驳正。

二有监察权,有权监督六部行政,弹劾官员渎职。

三有议事权,能够参与廷议、经筵,影响政策制定。

虽然各科都给事中只有正七品,给事中更是只有从七品,但这位置上的权力,却比高他几品的官职要大上许多,含权量极高。

六科廊紧邻午门,东侧为吏科、户科、礼科,西侧为兵科、刑科、工科,与六部(位于午门内)形成内外呼应格局。

人事任免属吏科,中旨很快被送至东廊吏科值房。

吏科都给事中周朝瑞拿着皇帝的中旨,以及内阁的票拟,眼睛微眯。

他事先已经得到了韩爌、刘一燝告知,但当这烫手山芋到他手上的时候,还是让他有些胆战心惊。

吏科左给事中此刻上前,问道:“可要立即驳回内阁?”

“不!”

周朝瑞摇头,说道:“仅我们吏科,人微言轻,去六科议事厅,请六科联席审议此事!”

周朝瑞当然有权驳回皇帝的中旨。

但是...

连内阁都通过的中旨,他周朝瑞来驳回?

他的能量没那么大,也无法承担皇帝的怒火。

新君的性格尚未摸清,贸然触怒,恐怕会重演嘉靖故事。

他周朝瑞可以被廷仗,但前提是不会被廷仗到死。

人死如灯灭,到时候邀直名何用?

中旨事关重大。

六科都给事中很快便到了东西廊中段的六科议事厅。

“诸位,陛下中旨,驳回还是抄录?”众人稍稍坐定,周朝瑞将问题抛出来。

兵科都给事中杨涟,身着绯色官袍,袍上绣着的云雁图案随着他的动作微微摆动。

此刻,他黑沉着脸,眉头拧成一个深深的“川”字,双手紧紧握拳,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当即上前一步,朗声道:“违背祖制之举,焉能抄录?理应驳回内阁!”

刑科都给事中魏大中,头戴乌纱帽,帽翅随着他的走动轻轻晃动。

他神色凝重,迈着沉稳的步伐紧跟其后,双手交叠在胸前,沉声道:“附议。”

户科都给事中侯震旸微微抬起下巴,目光坚定,大声道:“附议!”

工科都给事中惠世扬则用力地点了点头,附和着:“附议!”

礼科都给事中亓诗教,身着与众人相同的官袍,却在此时微微侧身,脸上带着一丝不以为然的神色。

他轻轻摇了摇头,嘴角泛起一抹似有若无的讥讽笑意,缓缓说道:“内阁都票拟了,科垣还要阻止?况且,周临清连陛下中旨内容都未告知,便决定驳回,未免太可笑了些。”

杨涟冷哼一声,说道:“违背祖制,何须知晓其中内容?”

周朝瑞摆了摆手,说道:“是我疏忽了,中旨内容是陛下答熊廷弼请辞奏疏的圣旨,不允熊廷弼请辞。”

“只是辽东人事任免的奏疏,非是国本之争,何须如此大张旗鼓?不若抄录了罢!”

亓诗教是齐党魁首,早就看不惯东林党了。

这些日子,东林党人一直想要将袁应泰推上辽东经略的位置。

如今见到他们吃瘪,亓诗教岂有不给他们上眼药的道理?

杨涟不以为然,当即说道:“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六科署案,乃是《大明会典》之成法,祖制不可违,清正之士,当与我一同署名驳回。”

这句话的话外之音就是,不署名就不是清正之士。

颇有一种不转发就不是中国人的意思。

亓诗教拂袖而去,说道:“这个热闹,在下便不去凑了。”

说着自顾离开六科议事厅。

只不过要踏出门槛之时,他忽的又停了下来,转头看向厅中数人,意味深长的说道:“陛下天威难测,诸君难道不知左都御史如今的下场?”

说完此话,亓诗教颇为畅快的离开此地。

留下众人在六科议事厅面面厮觑。

“诸位,无须听亓诗教之言,他这是蛊惑军心,左兄被去职,是有不当之处,而我等谨遵祖制,有理何惧?封驳中旨,某愿第一个署名,还有不怕死的吗?”

杨涟环视众人,被其眼神扫视而过,不少人微微低头。

周朝瑞当即说道:“壮哉我大明,尚有敢死之臣,瑞自当随文孺而去!”

周朝瑞不敢独自面对皇帝的怒火,但是有人顶在前面,加之人多,那又不一样了。

法不责众。

陛下还能将他们科垣臣子都打杀了不成?

其余人尚在犹豫。

毕竟左光斗到现在还没有起复,他们自然心忧会步了左光斗的后尘。

并且...

当今圣上性情如何,还没有摸清楚。

若如大行皇帝一般,他们自然敢驳斥,并且是随意驳斥。

但如果当今圣上是如世宗皇帝一般,又该如何?

而且亓诗教所言不差,陛下虽发中旨,但这不是涉及到国本的事情,何至于如此大动干戈。

“罢了罢了,便用我杨某人的血,捍卫我大明祖制罢!”

魏大中、惠世扬、侯震旸闻言,知道自己也不好退缩了。

“事情既已如此,我等愿意署名!”

闻此言,杨涟脸上终于是露出笑容来了。

“陛下骤发中旨,虽是小事,但以小见大,我等公忠体国的请求,陛下一件未应,驳斥了中旨,便要请陛下罢相,让我大明朝堂彻底清明!”

周朝瑞亦是说道:“各科给事中,若能全部署名,这是最好的,让陛下知晓我们的决心。”

人多力量大。

就算力量不大,背锅的时候也能承担陛下的雷霆之怒。

众人当即点头。

死道友不死贫道。

他们都要冲锋陷阵了,道友还能置身事外?

...

六科封驳中旨,很快便发送到内阁。

方从哲看着手上六科封驳署名,心中暗自惊诧。

六科给事中三十六人,居然有二十一人署名其中。

这二十一人里面,不仅有东林党,还有齐楚浙党的人。

可谓是臣意汹汹。

面对重重压力,陛下他,到底会如何应对?

...

PS:

看官老爷们,求追读,求月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