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公鼎,宣王中兴
时间:西周300年
人物:周宣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周厉王逃命彘地,周公、召公共和行政。公元前828年(共和十四年)周厉王死于彘,召公、周公联合诸侯拥立太子姬静继位,史称周宣王。
执政初期,周宣王以父王为戒,谦虚谨慎,勤勉国事,任用召公等贤臣辅佐朝政,放宽对山林川泽的控制,废除奴隶制的籍田制,允许将公田分给奴隶耕种而收取实物。并命令著名的工匠毛公铸造青铜器“毛公鼎”,专门记载他的王令,为他做证。一时之间,周朝国力得以恢复,史称“宣王中兴”。
遗憾的是,周宣王执政长达四十六年,后期对外用兵接连受挫,开始变得神经质。一次惨败而归刚回到镐京,就听到几个毛头小子在路边唱歌,多次唱道“檿弧箕箙”(桑木做成的弓箭和箕草编制的箭袋)。这些都是打仗的东西,看来有人想要造反啊!这首歌谣的意思是说女人乱政,为祸国家,务必谨慎!听到如此大逆不道的谶语,周宣王勃然大怒,下令将国内所有的弓箭销毁,禁止民间生产和销售弓箭,见到那些形迹可疑的女人通通抓起来杀掉。

· 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铜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出土于陕西岐山(今宝鸡市岐山县),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毛公鼎高53.8厘米,腹深27.2厘米,口径47厘米,重34.7千克。口饰重环纹一道,敞口,双立耳,三蹄足。
毛公鼎铭文长度接近五百字(有497字、499字、500字三说),在所见青铜器铭文中为最长。铭文的内容可分成七段,大致意思是: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兴朝政,乃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内外的大小政务,并饬勤公无私,最后颁赠命服厚赐,毛公因而铸鼎传示子孙永宝。
晚年的周宣王更加独断专行,经常滥杀大臣,宣王中兴遂成一现昙花。公元前783年,执政四十六年的周宣王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