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称王称霸

时间:东周63年

人物:楚武王

尽管郑庄公郑寤生雄才大略,励精图治,郑国却因为发展空间的限制等因素,最终没有形成大气候,自己也只争得一个“小霸”的名声。

环顾宇内,周王室与中原诸侯遇到的真正挑战,是来自南蛮之地楚国的迅速崛起。楚国国君虽然只是子爵,但祖上据说是三皇五帝之中的火神赤帝,被称作“祝融”,也是黄帝后代。

据《史记》记载,在商衰周兴之际,楚国的先祖、祝融的后代中有一个叫鬻(yù)熊的人,博学有道,审时度势,率族及时投靠周文王,受到周王室的重视,给予“子”的封号,臣属于周。《史记·楚世家》记载:“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鬻熊成为楚国最早的缔造者。楚人后来感念其功,将他与祝融一样作当作祖先祭祀。周成王时,感念鬻熊的功劳,封其曾孙熊绎为子爵,楚国正式建立。当时的南方炎热潮湿,不算是什么好地方。但架不住楚人实在是命好,随着气候的变迁,中原之南逐渐变得适于人类居住。所以熊氏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渐渐强盛起来。

历史兜兜转转,到了公元前740年,楚国出了个狠角色——号称春秋三小霸之一的楚武王熊通。公元前741年,其兄楚厉王熊眴去世,熊通直接杀掉了熊眴之子、自己的大侄子,自立为君。他奉行铁腕政策,敢作敢为,给楚国留下一片清朗而安宁的江汉平原和一套初具规模的国家制度,楚国由此强盛。

为了在诸侯中出类拔萃,楚武王决定对外发动战争。第一战,楚国选中了邻近的小国随国。说干就干,随即楚国就兵临随国城下。被中原诸侯视为南蛮的楚国其实也属于中原文化圈子,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基本上是同一个级别的,同样会打仗。强大的楚国十分轻松就战胜了随国。胜利之后,楚武王逼迫随国等小国联名向周王室请求提升他的封号。

随侯不敢不听,于是就以汉东诸侯的名义,为楚国大唱赞歌,请周王室给楚国一个王的名号,用来“弹压蛮夷”。这个“王”理论上是低于周王的,算是周王室的南方总代理。但是周桓王只回复了一个“不”字。

楚武王听说周王不答应,十分生气地说:“我家祖上曾经辅佐过文王、武王,然而分封诸侯的时候,才给了一个子爵,还在远离中原的荆山。现如今,我们开拓土地,人民众多,蛮夷都表示臣服,周王室却不给提升级别,这是典型的有功不赏。郑国敢拿弓箭射伤周王,而周王不能讨伐,这属于没有惩罚。无赏无罚,何以为王!”楚武王认为,这王号本来就是我们祖上的自称,我只是恢复一下王号,用得着你周王批准吗?于是,楚武王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自称为王,开诸侯僭号称王之先河。

汉东的小诸侯慑于楚国的淫威,赶忙遣使称贺。周桓王知道之后只能暗自生气,但实在没有力量去讨伐,只能“无可奈何花落去”,在朝堂上高声喧嚷几句了事。如此一来,各路诸侯更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

称王是为了称霸。楚国并不满足在南方称王,而是惦记着向中原地区进攻。

诸侯纷争,天下大乱。谁才是真正的救世主?不少人把希望寄托在各个诸侯之中实力最强大的齐国身上。不过,齐国自己也是一地鸡毛,愧对天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