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三大管理常识

在管理上,关键是能不能把常识做到位、做到极致,只有做到位、做到极致,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华为的成功之道并不精妙,也不高深,就是坚守管理常识,践行管理常识。所谓常识就是那些被时间反复验证的一套规律,它广泛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周围,构建了整个世界的运转体系。华为在构建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无非是把一些最朴素的管理常识做到了极致。华为在管理中所坚守的常识主要有以下几条。

第一是商业常识。商业常识就是“以客户为中心”。客户是企业唯一的商机,企业必须找到自己的客户在哪里,知道客户的需求是什么,企业创造的价值要有客户买单,才能发展下去。华为强调,为客户服务是公司存在的唯一理由,并将以客户为中心写入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第二是人性常识。人性常识就是“以奋斗者为本”。员工是企业价值创造的主体,也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根本动力。无论他们是本科生还是博士生,都需要生存,都想过得更好,所以在管理他们时,要注意顺应人性,满足大家的欲望。

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就是建立在合理人性假设的基础之上,坚持以奋斗者为本,让奋斗者获得合理的回报。首先是尊重作为价值创造的主体的劳动,华为强调价值分配要优先分配给劳动者,让劳动所得与资本所得的比例大致保持在3∶1;其次是绩效结果导向,华为对员工的评价不会看他的学历而是看他价值创造的结果;再次是员工持股,共享企业成功的利益;最后是在价值分配上要打破平衡,拉开优秀的员工和普通的员工的薪酬差距。

第三是组织常识。人是群居性动物,喜欢聚集在一起,而且协同起来的力量也最大。但是一群人如果没有规则地聚在一起,那就是乌合之众。用流程和制度把他们连接起来,就会变成一个组织。企业的制度、流程及对员工的激励越好,组织的内耗就越少,人们就能更好地团结在一起为客户创造价值。在华为,组织常识被称为群体奋斗。

华为自始至终就是围绕这三个常识做事。尽管常识通常是一些老掉牙的知识和显而易见的智慧,但是把常识做到极致就是伟大。柯林斯在《再造卓越》一书中,通过分析11家由辉煌走向衰落的企业,揭示了企业衰落的五个阶段:狂妄自大,盲目扩张,漠视危机,寻求救命稻草,被人遗忘或濒临死亡。其中,狂妄自大本质上就是蔑视常识。同时,这三大常识也构成了华为管理思想的基础。

探寻常识、敬畏常识、遵循常识、坚守常识、以商业常识来经营管理企业成了华为30多年来在管理上所坚守的最基本的底线,也是其能获得持续成功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