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益慈善筹款中的相似性效应研究
- 田园
- 1141字
- 2025-02-24 17:54:27
1.2.2 宗教中的相似性概念
基督教的相似性观。《圣经》经文谈到了相似性的重要性,包括世界应该是怎样的,以及人们应该怎样行为。在《旧约》的开头,上帝用七天创造了世界,让地上所有的植物和生物都按照相似的原则“各从其类”“神看着是好的”(创世纪1:11-25)。然后上帝根据他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类,正如《圣经》经文所说,“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神)的形象,按着我们(神)的样式造人’”(创世纪1:26)。因为上帝是按照他自己的形象创造人类的,所以他希望人类也能像他一样行事,这强调了人与神应该具有相似性。《圣经》说:“所以要效法神,因为你们是神的亲儿子。”“像基督爱我们一样爱别人……”(以弗所书5:1-2)。此外,《圣经》中无数例子表明一个好的基督徒应该说上帝会说的话,做上帝会做的事,比如在“如果谁心中有神,他应该行在神的路上”(约翰福音 2:6),“如果你爱我,就必守我的诫命”(约翰福音14:15),“至于我,我必在义中见你的面; 我醒了的时候,得见你的形象,就心满意足了。” (诗篇17:15)。总之,基督徒对相似性的看法反映了一个简单的想法,既然我们是按照上帝的形象创造的,好的基督徒应该像上帝一样行事为人。
犹太教的相似性观。希伯来圣经(塔纳赫)也以同基督教《圣经》相同的方式谈到了相似性的概念。希伯来圣经经文特别指出,上帝根据他的形象创造了人类,并以他的爱祝福他们(创世纪1:24,17:3-8)。反过来,上帝也命令人类爱他、敬拜他(出埃及记20:3),并模仿上帝的爱来彼此相爱(利未记19:18)。因此,犹太人对相似性的看法和基督教徒的看法非常相似。
穆斯林教的相似性观。伊斯兰教的道德领袖穆罕默德也重视相似性观念。穆斯林相信穆罕默德是上帝的使者,他代表了他们在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要遵循的道德准则 (Campo,2009:216)。如果人们的行为违背了伊斯兰教的基本道德品质(例如:正义、宽恕、正义、善良、诚实和怜悯),他们就会染上恶习(第215页)。总之,穆斯林的相似性观强调穆斯林应该在他们的生活实践中遵循穆罕默德的教义,并被其同化。
佛教的相似性观。相似性也是佛教的基本概念之一。在佛教中,相似性体现在轮回的观念中。轮回指的是“痛苦和重生的循环”(Laumais,2008:75),循环是一种相似性的再现。具体来说,佛教相信所有的人都存在于一个轮回中,包括出生、存续、死亡、再生(Trainor,2004:58)。人间存在六种不同的境界,包括三善境界(天堂、半神、人)和三恶境界(动物、鬼、地狱)(Crawford,2004)。“来生”的存在境界取决于人们如何在“前生”修行;也就是说,如果人们按照佛教教义来修持“善”(如不杀生、有慈悲、重禅修、不贪不执),就会在来世进入善的境界(Gethin,1998:27-28,73-74)。简而言之,佛教的相似观反映为在生命周期中确定世俗存在的原则;也就是说,今生修持“善”会在来生进入善的境界,今生修持“恶”会在来生进入恶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