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亲属关系与相似性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指出的,相似性有两种不同类型,“like”和“akin”。除了对社会关系相似性的研究,回顾亲属关系的文献也很重要,以了解亲属关系的相似性是如何影响社会关系的。

亲属关系这个术语最初是由人类学家用来描述整个社会中人类之间的社会关系网络的。正如罗宾·福克斯所说:“对亲属关系的研究就是研究人类如何处理生活中的这些基本事实——交配、怀孕、为人父母、社会化、兄弟关系等”(罗宾,1967:30)。在亲缘识别方面的文献中,研究人员主要研究个体通过线索机制(cue-based mechanisms)区分亲缘和非亲缘的能力,从而对亲缘和非亲缘表现出不同的行为(Hamilton,1964)。遗传相似理论已经发展到将基于遗传相似的利他主义亲缘选择理论纳入其中,即人们更有可能对那些遗传上与自己相似的人利他(Rushton,Russell & Wells,1984)。延伸遗传相似性理论的实证研究发现,态度相似性也可以作为亲属关系识别的启发式线索,因此,人们倾向于对那些和自己持有相同态度和观点的人做出更亲社会(prosocially)的行为,包括捐助行为和志愿服务等 (Park & Schaller,2005)。简而言之,人们可能会对那些被认定为亲属的人而不是非亲属的人表现得更慷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