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的故事(外一首:小院,你令我难忘)

我这里说的小院已不复存在,但它却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这是一座位于北京东四六条13号的平常院落。说它平常,是由于它既不奢华,又无与哪位名人有关联的背景。我写它,不仅是因为在那里有我一段十分亲切的回忆,也因为它的命运多少折射出了那个年代的风风雨雨。

“小院”是人民邮电出版社的旧址。两层的办公小楼和西边的生活区都是一色的灰砖黛瓦,“邮政绿”的门窗掩映在果木和繁花之中。它不是园林,却胜似园林。因为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由在这里办公的“一百零八将”(当时人民邮电出版社有员工108个,故戏称之)亲手栽培和养护的,因而备觉亲切。办公小楼与生活区有回廊相连,院中还有葡萄架可供员工歇息于其下,简朴中使人感到无比温馨。

这里是我职业生涯的第一站。我在小院的“单身胡同”里住了整整五年。我爱小院的优雅和恬静,更爱它散发出来的浓浓的文化气息。

小院的早晨,有锻炼身体的,有晨读的,还有洒扫庭院、浇花灌草的,整个院子里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小院里的学习气氛很浓,说是“书声琅琅”亦不为过。吃早饭之前,年轻人大多坐在小马扎上看书、读英语,一些中年编辑也早已围坐在一台苏式电视机前收听讲座——这已成了小院之常景。

小院使我感受到一个文化单位特有的气质。在这里,我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也不时地受到它所传递出来的那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的感染与熏陶。

1963年10月,人民邮电出版社成立10周年,108位员工合影于东四六条13号“小院”办公楼前

小院是人民邮电出版社开始创业的地方。老一代出版人在这里奉献过他们的青春,留下了许多良好的传统和不朽的业绩。是他们创立了《无线电》《电信科学》等优秀的业界品牌,培养了一代新人,从而奠定了出版社日后大发展的基石。

没有想到,“十年动乱”给小院带来了莫大的灾难,也改变了所有曾在小院工作、生活过的人的命运。在“造反有理”的呼喊声中,小院花凋叶落、斯文扫地。到1969年,作为一个文化单位的人民邮电出版社终究难逃被撤销的命运。

1973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劫后重生。但当旧日的员工一个个回到北京时,却发现小院早已被人卖掉,虽几经交涉,最终也没能赎回。后来,小院便从我们的视线中彻底消失了,一座拔地而起的楼房替代了小院昔日的风景。

东四六条13号“小院”一角(1968年)

这就是我要讲的关于小院的故事。为了表达对它的怀念,我在人民邮电出版社建社60周年的文集中,以一首小诗相酬,现转录于下。

小院,你令我难忘

(一)

小院,你令我难忘。

难忘那绿树环抱的小楼,

花木掩映的回廊;

难忘那葡萄架下的晨读,

微风送来的鸟语和墨香;

难忘小楼灯下爬格子的苦乐,

难忘冬日炉边谈笑声中度过的时光。

(二)

小院,你令我难忘。

因为,你最知道,

是谁,拨动我生命的琴弦,

奏响我与文字结缘的乐章;

是谁,把科学文化的甘露,

洒在我们这些小树身上;

是谁,载着我们青春的梦想,

从这里扬帆远航。

你,见证了艰难的创业;

见证了生命的接力;

见证了用敬业和执着,

铸就的邮电出版事业的辉煌。

(三)

小院,你令我难忘。

难忘“文革”中,

你斯文扫地、花木凋零的悲伤;

难忘我背着行囊向你告别时,

那依依不舍的回望;

难忘重操旧业时,

鸟失旧巢的那份惆怅。

小院,你并没有消失,

我虽然见不到你的倩影,

但思念之情永远在我心底激荡;

小院,你已化作一朵浪花,

在60年邮电出版事业的历史长河中,

跳跃、闪光!

写于2014年2月

“小院”,人民邮电出版社“起航”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