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真的很难分辨出真假虚实,所以在真假虚实还暂时不能看清的情况下,就是让自己先继续等待默默的观察。
观察其实又回到现实中的细微变化上的。客观世界的现实与内心世界的存在的价值。当内心产生变化的时候,一定会从外在的表现中察觉出来。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差不多的,都有自己的想法,其实想法是内心产生的还是大脑产生的,以现在科技来说更倾向于是大脑思维能力所产生的。
内心的思想一出现变化就会出现外在的行为变化,外在变化与内在变化一般是相互统一的。那是先外在行为的产生影响内在,还是先内在行为影响外在呢,本质上其实还是有差别的。但结果意义上却是一致的。从结果上来说都一样,只是先后顺序不同而已,然而就是关键的先后顺序的排序,才是事物的本质,才是细微变化的本质表现。
如果说一个人内心一开始不产生变化,那样的话行为上就不会有所变化,行为与往常会保持一致,和以往一样的按照既定的时间顺序其行为也是以原有轨迹而保持。
因为自己内心一直都是有重要的驱动力量的话,比如利益相关的价值是金钱和财物,那么金钱和财物就会给内心带来动力,比如内心利益相关的价值是权势与权力,那么权势与权力就会给内心带来动力。当然动力存在于内心要配合合适的环境以及形成整个环境的掌握着并且拥有着与金钱、财物、权势、权力的人。
当自己的内心被任何一个外在的事物所趋使的时候,人通过行为就会体现出来。有些人外表看上去对一些人情世故非常熟练,对生活与工作上所接触到的人实际上还是有高低之分的,看高不看低的情况到处都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现象也是人之常情自然而然的事情。
分辨与判断是基本的礼貌的前提,所以自己也应当按照人之常情的方式面对每个人,不过虽然知道随时随地都有相关的价值标签的存在,自己也应当对自己有自知之明,不吭不卑的存在于这个世界,待人接物也是如此,轻视自己的人一样的需要用相对应的价值来判断对方,重视与尊重自己的人自己就需要用同等的方式来对待。
只是相互间的利用的情况的话,那就按照自己的价值来判断,不要做超过自身价值的事情,不要指望没有任何价值别人会对自己有所好的相对应的对待方式,当然也没必要因为别人没有价值而落井下石。在需要用心的地方用心,不要在无情无义的人身上用心,这是非常不合理的,价值和用心是不同的两个体系标准,用心付出的是真诚与信任,尊重与理解,价值只是利益的现实交换,利益随时都会随着价值的失去而失去,但用心的真诚与信任、尊重与理解不会随着价值的消失而消失。
这就要看付出了的是什么,是自己最为重要的东西,还是最没有用的东西。这等于是人的各种综合因素的价值体系的总体体现。人的价值在于关于人可以变现为钱的利益,关于物质财富的利益,关于人心、人性的利益。人的价值从生命的角度来说还有关于人的健康、身体青春、关于与身体青春相关的时间的利益。人的价值还有关于人的思想、意识、态度、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知识体系、思想品质、道德意识、文化素养、礼仪礼貌素养,生活与工作经历,人生阅历等!人的价值还有关于人的权力、人的权势、人的身份、人的地位、人的权利、人的利益等。
内心会被那种价值趋使,在不同的年龄段会有不同的体现。而且主要的是真正驱动当下的利益体系的运转的整体重要相互影响的人。只要不是存在有深仇大恨,仇恨大到无法调节,所有的利益就可以根据趋合与倍反等现实调整。
想让人心有所聚集那就要抛出利益来引诱,相关利害关系人就会受到利益的趋使而集中在一起,内心有涧隙的就从没心出发让情意与情势相同,情意与情势相同就会出现类似于,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的自然规律,抱着干燥的木材去救火只会加大火势的蔓延。
如果没有内情相符,也没有外情契合的情形,那就纯粹只能以利益为主,个人的利益所需,就是关于个人的内心的感受,是重点感受到什么程度的利益,愿意把有的利益转变为自己需求的利益,把自己有的给予别人没有的,换取自己所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