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调查团昨晚乘轮赴汉皋,在京与我当局四次会谈,征询我国接收东三省后之善后措置,李顿答京记者称国联自有实力表现,该团四日抵汉,七日到浦,十日可到津
- 益世报报道与评论
- 宋书强 张雅婷 陈梦玲
- 2754字
- 2022-08-09 14:36:34
【南京一日下午七时三十五分本报专电】 调查团东(一日)午后二时复去铁部,与我当局续谈。据参与该会某委谈,上月艳(廿九)日第一次会中,由我方叙述中日问题真相,调查团仅聆听,未参加意见。陷(三十)日二次会,分拆各问题,由调查团各委列举各项假设问题,听取我方答案,以便探刺我方意见。世(三十一)日三次会,我逐项答复各问题,例如日本撤兵后东省沪地善后之处置、日侨之保护、东省铁路及租地杂居权等,凡日方声明要求保障者,均由该团提出,征询我意见。东(一日)会仍继续三次会谈商。
【南京一日下午九时本报专电】 国联调查团全体委员及秘书长哈斯等,东(一日)下午三时,在铁道部汪院长公馆,与我政府当局作第四次之晤谈。彼此交换意见,对连日所洽商调查中日纠纷及东省日军撤退后我国将如何接防等点,作最后之结束讨论云。
【南京一日下午四时三十分本报专电】 政府递与调查团意见书,内容计分七节:(一)中日甲午前之国交;(二)中日历年悬案;(三)东北铁道关系;(四)辽案突发真相;(五)沪变经过;(六)和议谈判进行;(七)政府意见。据顾维钧谈:意见书全部已脱稿,俟调查团由汉返京即可送交,内容纲领昨已送该团参阅。至伪国拒其去满事,顾谓尚未接官讯,我方接情报后,即提交调查团注意,李顿表示深信所传不确。
【南京一日下午十一时本报专电】 东(一日)晨李顿语记者,上海问题与东北问题最好一并解决。调查团一行及中日陪员等,东(一日)晚九时登轮赴汉,欢送甚盛。预计支(四日)晨到汉,仍住船中,微(五日)晚原轮回京,阳(七日)午抵浦口,下午四时专车北上,佳(九日)晨抵北平。
【南京一日下午八时四十五分本报专电】 东(一日)晚六时起,由励志社至下关怡和码头,临时戒严,添加岗位。调查团一行由顾维钧等陪送,九时由励志社登舰,汪派褚民谊,蒋派高凌百欢送。外部招待委员全部赴码头照料。
【南京一日下午十时十分本报专电】 李顿东(一日)临行,对合众社记者谈:“予等抵京后,与中国当局共晤谈四次,除财政、海军二长未出席外,余每日均与会。此与予等在东京与日内阁会谈情形相同。中方已将整个意见向调查团提出,予等所得材料至丰富。现中日双方对东省纠纷既各提具体意见书,将来予等到东省,即可资为参考,根据当地事实,设法证明何者为正当。至报载中方将提书面意见书,予迄未收到,或到平后交来,亦未可知。”
【南京一日下午十时本报专电】 国联调查团李顿等一行,东(一日)晚八时许与中日代表顾维钧、吉田及秘书随员等,由下关三北码头乘澄平轮改登隆和轮,于九时上驶赴汉。外长罗文干、海长陈绍宽及外部招待人员,均亲往下关登轮欢送。该团预定支(四日)晨到汉,仅上岸视察,仍宿船上,微(五日)晚九时仍乘原轮返京。定阳(七日)午抵浦口,下午上岸,即于四时乘平浦专车北上,约佳(九日)晨到津。我代表处一部职员未赴汉,即在京候乘专车北上。
调查团秘书三人先到汉
【汉口一日下午十时五十分本报专电】 东(一日)到汉之国联秘书,据查一为李顿之秘书阿司特,一为该团法律顾问杨威特博士,一为我国首席代表顾氏之秘书端讷,均寓德明饭店。记者往访时,阿、端因疲均卧,由杨威特接谈半小时。据云,彼三人此行纯为游历,故提前来汉,并询记者汉市中日商业最近情形及我军驻汉数目与三镇治安现状,以及平汉路沿途秩序与行车现状。该团到汉后是否仍回京由津浦路北上,尚须最后决定。记者询以停战会议是否有新的进展与希望,杨博士因立场关系,不愿有所表示。
【汉口一日下午九时五十分本报专电】 调查团准支(四日)晨七时到,此行目的为视察灾情。欢迎筹备处定德明饭店、太平洋饭店招待该团。鱼(六日)晚离汉,由浦赴平。东(一日)到秘书三人。定冬(二日)飞渝,支(四日)飞返汉期,鱼(六日)同时东下。
首都新闻界与李顿谈话
【南京一日下午十一时本报专电】 首都新闻界东(一日)上午十时半,访晤国联调查团主席李顿于励志社。计到各报记者赖连[琏]等,由中国代表团宣传组主任张祥麟等代为介绍,李顿与各报记者一一握手,晤谈约三刻钟。首由记者代表面致《敬告和平使者国联调查团》一文及日军在东北与上海暴行实地写真一厚册,当承接受,继由赖连[琏]代表新闻界表示欢迎之意,并提出问题九则,请李顿一一答复。据其表示云:“顷聆诸君所提出各项问题,现愿就概括之见解,与诸君一谈。在诸君所提出各问题中,最重要者莫过于国联对会员国制裁之能力。中日争端之是非曲直,在贵国人士固认为已甚明显,但国联应依法定手续妥为处置。例如两人相斗,旁观者虽能确证孰是孰非,但法院须经法定之侦察程序,方可据以判决。国联派调查团赴东北,意即在此。中日争端,世界舆论之制裁已表示无余。此种制裁并非出于武力,但舆论制裁至穷尽时,国联自有实力表现,其实力须各会员国得调查报告,认为必要时方能表现耳。余深信本团调查后,忠实之报告必可申诉于世界之舆论,甚或可援引盟约第十六条,使其发生实效。至诸君所提各问题,本人愿择其可立即答复者,为诸君告:(一)至去年十二月十日国联行政院第三次决议案后,中日情势日趋恶化,已属不成问题,因东北问题尚未解决,而上海事件又不幸发生矣。(二)上海事件为中日全部纠纷中之一部,余以为国联自当本中国之提议,援用盟约第十一条及第十五条,一并讨论。(三)本团到东省后,是否将与所谓‘满洲政府’接洽,现时不能预定,俟届时斟酌情形再定。(四)抵制日货问题,是否为中日争端之原因或其结果,系一历史的问题,须充分搜集关系材料详加研究后,始能得一结论。(五)本团赴汉,外间颇有误会。实则本团职权在调查东北事件,忠实报告于国联,最后如何处置,仍在国联会。本团行动只须有利于调查工作者,任何地有需要时即须前往。”最后李顿对于此次莅临首都之印象,作以下之表示,谓:“南京地域广阔,风景优美,于建设计划必易实现。欧洲各国现正致力于花园城市,以求美化。南京关于美化城市之条件俱已具备,前途当无限量”云云。兹将各报记者所提出各问题附志如下:(一)至去年十二月十日国联行政院通过第三次决议案后,中日情势是否变好,或变坏?(二)依贵团之观察,上海事件与东北事件是否为一整个的问题?(三)对于日人一手制造之所谓“满洲国”,贵团有何意见?(四)贵团到东省后,是否与伪政府接洽?(五)国联行政院对中日纠纷前后共有三次决议案,每次决议之后,战争是否继续扩大?国联对破坏决议案者,究有何种制裁方法?(六)东北伪政府及人民在日本暴力压迫之下,毫无自由可言,贵团到达后,将何以进行其调查工作?(七)在日本武力占领下之东北所建满洲伪国,可否认为人民自决?(八)贵团亦认东北义勇军为爱国人民自动组织之抗日军队否?贵团亦认抵制日货为日本侵略中国之结果否?结果而非原因否?(九)当东北人民渴望贵团北上之时,贵团忽有汉口之行,愿闻其故。
(《益世报》,1932年4月2日,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