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生书缘:寻访世纪文学心灵
- 李黎
- 527字
- 2025-02-22 21:27:38
[茅盾]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中国现代作家及文学评论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茅盾于1928年发表首部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著名的作品有代表作《子夜》、《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此外亦著有《西洋文学通论》。
1981年3月27日,茅盾病逝于北京。他以自己的积蓄设立了文学奖(后定名为“茅盾文学奖”),奖励优秀的长篇小说创作。故乡桐乡乌镇的居所——茅盾故居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0年12月,我到北京登门拜见茅盾先生,谈了一个多小时。那天是准备了录音机的,但是大病初愈的先生说话有些中气不足,我决定只是轻松谈天。不过当时年少气盛的我,还是忍不住追问了一些其实不问自明的问题。之前两个月我的小说集《西江月》在北京出版,茅盾为书名题字。原先对于我,他只是一个文学史上的名字;而他在眼疾开刀之后不久,即为一个从未谋面的后进的第一本小说集题字——在大动乱之后不久的年月,他提笔时是怎样一种情怀?我怀着那份心思见他,面对他时既有与文学史蓦然相对的震撼,又有一份难以形容的亲切之感。见面三个月后先生逝世,从此真正走进了文学史。而多年后我到乌镇茅盾故居,却有如经历一次并未预料的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