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全72册)
- 柏杨
- 3981字
- 2024-11-04 14:17:14
公元前二八四年 丁丑
周赧王 三十一年
魏昭王 十二年
鲁湣公 十三年
韩釐王 十二年
秦昭襄王 二十三年
赵惠文王 十五年
楚顷襄王 十五年
燕昭王 二十九年
齐湣王 十七年
卫嗣君 四十一年
1 燕王国(首都蓟城〔北京市〕)集结倾国的兵力,任命乐毅当远征军最高统帅(上将军)。赵王国(首都邯郸〔河北省邯郸市〕)同时任命乐毅兼任赵王国宰相:秦王国(首都咸阳〔陕西省咸阳市〕)将领(尉)斯离,也率军抵达,跟赵、魏、韩军队会合。乐毅身兼五国联军总指挥官,以泰山压顶的威力,向齐王国(首都临淄〔山东省淄博市东临淄区〕)进攻。齐国王(三任湣王)田地,征召全国武装部队,在济西(济水以西,济水是古黄河支流之一,流经河南省及山东省北部,大部分河道今已湮没)会战,齐军大败。乐毅请秦军、韩军先行班师(两国跟齐王国边界不接,不能贪图土地,只能劫掠金银财物)。请魏军前往占领故宋王国(首都睢阳〔河南省商丘市〕)的领土,请赵军前往夺取河间(河北省献县)。乐毅亲自率领燕王国远征军,深入齐王国国土,捕捉齐王国野战军主力。
燕军将领剧辛说:“齐王国强大,燕王国弱小,幸而得到其他国家的协助,才把它击破,应该趁战胜余威,夺取边境的城镇关隘,扩张我们的疆土,这项利益是长久的。而今你使用跳蛙战术,把一些城镇关隘,抛开不管,只一味追击。这对齐王国并不能造成损失,而燕王国也不可能得到利益,反而结下世仇,将来一定后悔。”乐毅说:“不然,田地是个昏庸之辈,自以为功勋盖世,才华出众,向来一意孤行,贤能的人都被罢黜,他只信任他的摇尾系统,行政法令,没有一项不横肆暴虐,人民对他的怨恨,已达沸点。现在大败之初,我们如果乘胜施加压力,他的部下和国民,必然叛变,内部一乱,齐王国并不是不可征服。如果不乘胜追击,等到有一天,他忽然觉悟从前的错误,改正过失,体恤关切他的部下和国民,我们就前功尽弃。”遂挥军深入。燕军既穷追猛打,齐王国人心果然崩溃。田地逃走,乐毅进入首都临淄(山东省淄博市东临淄区),把齐王国的金银财宝和贵重的祭祀用具(包括前三一四年从燕王国抢夺来的东西),运回燕王国。
得到捷报后大喜若狂的姬平,亲自到济上(济水以西)劳军,颁发犒赏,宴请战士。封乐毅昌国君,命他留在齐王国招降尚未夺取的城市。
2 田地投奔卫国(首府濮阳〔河南省濮阳市〕),卫国国君(四十五任)卫嗣君(名不详),让出皇宫给他下榻,自己称“臣”,供应他所有的用品。然而田地口出恶言,卫国官员立刻反唇相讥。田地住不下去,再投奔邹国(山东省邹城市)、鲁国(山东省曲阜市),态度仍然傲慢,两国拒绝入境。最后,田地逃到莒城(山东省莒县)。
楚王国(首都郢都〔湖北省江陵县〕)派大将淖齿,率军救援齐王国,田地任命淖齿当齐王国宰相。淖齿却跟燕王国秘密结盟,企图瓜分齐王国。于是,逮捕田地,斥责他说:“千乘(山东省高青县)、博昌(山东省博兴县)之间,地方数百里,天降血雨,衣服都被污染,你可知道?”田地说:“知道。”淖齿说:“嬴邑(山东省莱芜市)、博邑(山东省泰安市)之间,土地崩裂下陷,看到泉水,你可知道?”田地说:“知道。”淖齿说:“有人趴在宫门外大哭,找人时见不到人,不找时又听到哭声,你可知道?”田地说:“知道。”淖齿说:“天降血雨,是天警告你。地崩下陷,是地警告你。有人在宫门大哭,是人警告你。天地人都警告你,而你却满不在乎,怎能不杀?”就在鼓里(山东省莒县南),把田地处死。
荀况 曰:
国家,是天下的一种形势。有治理的本领,则有大的安全、大的荣耀,成为幸福的泉源,享不完荣华富贵。没有治理的本领,则恰恰相反,有大的危险、大的麻烦,拥有政府,还不如根本没有。一旦身陷绝境,以君王之尊,想当一个街头的小市民都不可得,田地、宋偃,就是一个例证。
做一个国家领导人,能够建立礼义,就可以当圣王。能够建立信誉,就可以当霸主。如果只靠权术,那就非灭亡不可。率领全国人民追求礼义,对任何人都没有伤害。做一件犯罪的事,杀一个无辜的人,即令可以得到政权,有爱心的人也不肯去做。而只知道光明磊落地保护国家,心如坚石。对于政治的贡献,在于推荐正直人士。对于诉讼的贡献,在于制定良好的法律。对于君王的贡献,在于策划正确的大计方针。这种情形下,礼义才可以贯彻,成为基础。基础坚固,国家才能安定;国家安定,世界才能和平。用国家的力量推行礼义品质,一天工夫,就可以收到功效,子天乙(汤)、姬发(武)就是一个证明,证明礼义一旦建立,便可以成为圣王。
个人的品德虽然还没有达到高峰,礼义的行为虽然还没有十分完善,然而治理国家,已经得到要领。奖赏刑罚公正无私,已经昭信天下。法律的尊严,臣僚们已经了解。政府颁下的命令,即令有错误的地方,也必定公平执行,绝不欺骗人民。契约盟誓,即令发现对自己不利,也绝不反悔。在这种情形下,战力自会增强,国防自会无懈可击,敌人不可能不产生畏惧。政治一旦清明,盟国必然信赖,即令是偏僻的小国,同样可以得到国际尊重。五位霸主(齐十六任国君桓公姜小白、晋二十四任国君文公姬重耳、秦九任国君穆公嬴任好、楚六任国王庄王芈侣、吴六任国王吴光),就是一个证明。证明信誉一旦建立,就可以当霸主。
率领全国人民追求功利,不理会礼义,不讲究信誉,国内诈欺国民,谋取一点小利,国际诈欺盟友,谋取一点大利。对自己所有的不加珍惜,却向外夺取。于是,官员和国民,不得不怀着诡诈的心理,对付他的上级。于是,在上位的骗在下位的,在下位的骗在上位的,上下互相欺骗,当然离心离德。敌国轻视它,盟国怀疑它。生活中充满了权谋,国家难免危险削弱,终于灭亡。田地、田文(孟尝君,薛国〔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国君。田文死,诸子争夺继位,齐、魏两国把它瓜分,参考前二七九年),就是一个证明。
田地治理强大的齐王国,不去建立信义,不去革新政治,不去朝着统一天下的目标前进,却把精力浪费在结党营私以及跟外国的斗争上。看起来强大无比,向南攻破楚王国,向西使秦王国屈服,向北击败燕王国,中原方面,一举把宋王国消灭。可是,等到五国一旦反弹,好像大力士抖落枯树上的枯叶一样,身死国破,造成世界上最悲惨的一次诛杀,使后世谈到暴君时,总拿他作为榜样。不因为别的原因,只因为他治理国家,不用礼义,而用权术。
这三项——礼义、信誉、权术,英明的国家领导人,应该谨慎选择;有爱心的国家领导人,必须分辨清楚。有能力做正确选择的,控制别人,没有能力做正确选择的,被别人控制。
柏杨 曰:
田地之死,原文记载太过简略,冲淡了事情的严重性,也剥夺了读者获得真相的权利。田地之被淖齿处决,可不是大刀一砍,人头落地,而用的却是一种残忍的酷刑。淖齿把田地悬挂在屋梁之上,活生生地剥皮抽筋。这个颟顸傲慢的老汉,在酷刑之下,哀号两天两夜,才行气绝。我们不了解的是,淖齿跟他相处的时间很短,不可能有血海深仇。即令利害冲突,当场格毙,也就足够,何致下此毒手?不要说对付一个君主,即令对付一个盗匪,用此酷刑,也是一件骇人听闻的暴行。
只有一个解释是合理的,那就是田地的颟顸傲慢态度,超过淖齿所能忍受的上限,才引起残忍杀机——淖齿要看看田地被吊到梁上抽筋时,露出什么模样的面孔?原文记载淖齿数落田地:“你可知道?”田地的回答,一律是:“知道。”但在《战国策》上,田地的回答,却一律是:“不知道。”司马光先生把“不知道”改作“知道”,原因不明,但却削弱了田地的暴戾气焰。当他回答“不知道”时,显然没有料到淖齿会那样对付他,所以一问三不知,看你又奈我何?恶棍口吻,跃然纸上。
公元前三世纪·前二八四年 燕、赵、魏三国军队扫荡齐国

田地之所以被卫国驱逐,是他根本没有把卫国国君放到眼里,对卫国高级官员,更当作奴仆,迫使对方切断供应,他就不能不逃。然而他并没有接受教训,当他到达鲁国边境时,他要鲁国以天子的礼节侍奉他,鲁国国君必须早晚到厨房察看烹调,站在台阶下面侍候他阁下进餐,等田地吃罢,鲁国国君才能告退,办他自己的事,鲁国终于把他赶走。到邹国时,恰恰邹国国君逝世,田地要以天子的身份吊丧,新任国君要背向棺木,站在西面台阶上,向北哀哭。田地却坐在北面祭坛那里,一面接受新任国君的哭,一面举手表示慰问。邹国也终于把他赶走。
身在逃亡途中,国家已破,吉凶未卜,还在端架子、耍派头。后来到了莒城,莒城可是自己的领土,淖齿又是自己任命的宰相,他展示给淖齿、使淖齿留下强烈印象的嘴脸,一定可观,那正是残忍报复的能源。
3 燕军(首都蓟城)统帅乐毅十分敬重昼邑(山东省淄博市东〔临淄区西〕)人王蠋的贤能名望,下令燕军不得进入昼邑三十里以内;派人敦请王蠋出任官职,王蠋推辞。燕军将领警告他:“你拒绝邀请,我们就对昼邑屠杀。”王蠋说:“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嫁二夫。国破君亡,我不能使它生存。现在又用暴力劫持我,与其不义而生,不如求义而死。”于是,在树上自缢。
4 燕军长驱直入,齐王国城市,闻风崩溃。乐毅整训部队,严厉禁止抢劫,访求齐王国在野的贤才,给他们官爵,敬以上宾之礼,宽减人民赋税,取消田地时代的暴政,务求宽厚,齐王国人民一片歌颂。乐毅分兵进击:左路军渡过胶水(山东半岛胶莱河),到达东莱(山东半岛东半部)。前路军直达海边(黄海),占领琅邪(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南)。右路军沿着济水(古黄河支流)、黄河,进驻阿邑(山东省东阿县)、鄄城(山东省鄄城县),跟魏王国(首都大梁)部队密切联系。后路军紧靠北海(渤海湾),防守千乘(山东省高青县)。远征军统帅部设临淄(齐首都·山东省淄博市东临淄区),祭祀五霸中首霸的姜小白(齐国十六任国君),跟宰相管仲。街头巷里间的正人贤才,都受到表扬。隆重安葬王蠋。齐王国国民在燕王国得到采邑的有二十余人,被封爵的有一百余人。六个月的时间,占领七十余个城市,一律改为燕王国郡县。
5 秦国王(三任昭襄王)嬴稷、魏国王(三任昭王)魏遬、韩国王(三任釐王)韩咎,在周王国首都洛阳(河南省洛阳市白马寺东),举行高阶层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