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区域经济β-收敛情况

近二十年来经济增长的收敛问题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是因为区域差别的扩大最终不利于经济的增长。经济增长的收敛有σ-收敛和β-收敛。σ-收敛指不同经济体之间的人均GDP的差异随时间的推移而趋于下降。β-收敛是指初始人均GDP较低的经济体的人均GDP增速度快于初始人均GDP较高的经济体,即不同经济体之间的人均GDP增长率与初始人均GDP负相关。而俱乐部趋同是指在经济增长的初始条件和结构特征上相似的区域趋向于收敛(Barro & Sala-I-Martin,1991)。Galor(1996)认为“俱乐部收敛”与条件收敛不同,俱乐部收敛是指起始的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并且结构特征相似的经济体在各自内部趋向于收敛,即穷经济体和富经济体各自在内部存在条件收敛,但两个经济体之间并不存在收敛。Barro & Sala-i-Martin(1997)认为知识技术在技术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的低成本模仿,这使得经济系统之间产生一定的趋同。说明存在经济体可能存在“趋同俱乐部”。目前中国区域经济体之间不存在σ-收敛,但可能存在区域“趋同俱乐部”。下面主要探讨β-收敛。

β-收敛是观察地区间经济趋同的一种方式,计量模型为:

其中,?it~N(0,σ2),PGDPit是第i个省区市在t时期的人均GDP,PGDPi0是人均GDP基期值。当β为负并且显著,说明不同省区市的人均GDP的平均增长率在0~t时期与基期的人均GDP水平呈负相关,落后省份的经济增长比发达省份的要快,从而存在β-收敛。由β可以估算收敛的稳态值γ0和收敛速度θ

(一)采用1990—2016年省区市数据分析β-收敛

对1990—2016年30省区市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2)β-收敛分析发现,只有东部地区存在β-收敛。东部地区人均GDP增速初始人均GDP的回归方程为:

t在1%条件下显著,R为0.0322,调整后的R为0.0289,F为9.8114。

其中α=3.9393,β=-0.3296。利用式(3)计算出东部地区的收敛速度为0.643%。

和彭国华(2005)的结论类似,用1990年为起始点时只有东部条件收敛。

(二)采用1978—2016年省区市数据分析β-收敛

采用1978年为基期的人均GDP来看全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β-收敛情况。

全国人均GDP增速初始人均GDP的回归方程为:

t在10%条件下显著,R为0.0030,调整后的R为0.0022,F为3.5268。

其中α=2.4237,β=-0.1367。利用式(3)计算出全国的收敛速度为0.164%。

东部地区人均GDP增速初始人均GDP的回归方程为:

t在1%条件下显著,R为0.0372,调整后的R为0.0350,F为16.5160。

其中α=3.7004,β=-0.3121,利用式(3)计算出东部地区的收敛速度为0.417%。

中部地区人均GDP增速初始人均GDP的回归方程为:

t在10%条件下显著,R为0.0105,调整后的R为0.0073,F为3.2830。

其中α=3.8382,β=-0.3932,利用式(3)计算出东部地区的收敛速度为0.556%。

而西部地区的结果不显著。

可以发现,1978—2016年的30个省区市的人均GDP来看,全国、东部和中部地区均β-收敛,只是收敛的速度不同。而现有数据不支持西部地区的β-收敛。前面我们分析1990—2016年30个省区市只有东部地区人均GDP存在β-收敛。我们认为,分析周期的长短对β-收敛的结果有非常大的影响。以前各学者分析β-收敛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之一就是分析的时期长短不一或者不够长。只要分析的时间足够长,区域分化都将“俱乐部”收敛,并进而到区域整体经济收敛,而经济增长是解决区域差距的根本途径,下面探讨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