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土地市场制度创新研究
- 张合林
- 893字
- 2025-02-23 09:25:27
三、成熟阶段
(一)城乡关系
20世纪70年代至今,日本改革了地方自治制度,同时也制定了以消除城乡之间的差距为目标的保护农业、发展农村的政策。到1995年,日本农民的人均消费水平超过了城市劳动者的水平,缩小城乡差距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73)日本进入了后工业时代,城市化也出现了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城市化水平持续提高,到2005年超过86%;二是进入分散型的城市化阶段;三是东京的一极膨胀与再城市化。20世纪70年代,日本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第二产业产值占比连年下降,第三产业已逐步占据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且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农村人口从4819万减少到2005年的1750万。(74)这一时期,日本城市与工业发展成熟,政府开始制定促农政策来协调城乡关系,日本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失衡问题得以修正,加快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二)土地制度
1975年的《关于农业振兴区域条件整备问题的法律》,允许农民通过协商,签订或解除10年以内的土地租借合同,该法律的颁布加速了土地的流转。(75)1993年出台的《农地法》和《农业经营基磐强化促进法》主要通过“认定农业生产者”及在土地集中相关投资方面的支持,将农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推向高潮。(76)由于鼓励土地集中政策的实施,日本的户均耕地面积不断增加。(77)在1970年和1980年分别对《农地法》大修改,主要是放宽对农地流转的限制,提高农民拥有土地的最高限额等;1980年又颁布了《农用地利用增加法》(78)。这些法规的制定和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农地的流转和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三)综合分析
工业化和城市化造成大量农村人口外流,大量村庄萎缩甚至消亡,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减少并未影响农业生产,反而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也为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奠定了基础。(79)日本城市和工业的发展已经足以反哺农村,同时政府也通过调整农业政策,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农业专业化的发展和解决农业生产低效率问题,有效地避免了国家二元结构带来的矛盾和冲突,以达到城乡协调发展的目的。(80)同时,为了保护农民利益,日本政府严格实施价格管理制度;生产结构方面,扶持独立经营,促进农地流转,调整农业结构,增加第二、第三产业就业,20世纪90年代城乡差距已经基本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