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通”经济学家——吴易风(1)

作为一名经济学家,吴易风教授应该算是新中国自己培养的。有学者称吴教授为“两通”经济学家(既精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又精通西方经济学),但吴教授不以为然,他笑言:“再加一通,我就成‘三通’了。”认真地说,称吴教授为“三通”经济学家亦不为过,因为除了精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外,对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吴教授同样有很深的造诣。

吴易风教授为学的严谨与为人的谦逊一样,在经济学界有口皆碑。他的专著《英国古典经济理论》是应商务印书馆之约而写的,写作该书时条件极其艰苦,最初一段是在北京大兴县劳动基地一边养猪一边写作的。初稿出来时,他“越看越不满意”,“这样的书稿决不能交给出版社”,于是推倒重来。

他六年如一日,“板凳一坐十年冷”,终于完成了全书近50万字的写作任务,出版后获得“全国高等学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在从事经济学研究工作时,他主张广泛地占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材料,而不能只关注那些支持自己主观愿望的材料;在提出政策主张时,他反对“乱开药方”,主张先用正确适用的理论来“会诊”,然后“对症下药”;他反对刮风更反对跟风;在开展学术批评时,他既有过硬的理论功底,也有足够的学术勇气。

上述所有特点,都与吴教授自身治学的严谨分不开。原这种精神能对多少受到“浮躁风”侵袭的学界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