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专业基础考试》过关必做1000题(含历年真题)
- 圣才电子书
- 14011字
- 2021-06-03 18:42:39
2.2 细菌生理特征
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中,与细菌营养无关的成分是( )。[2018年真题]
A.牛肉膏
B.氯化钠
C.琼脂
D.水
【答案】C
【考点】普通琼脂培养基
【解析】培养基中牛肉膏为微生物提供碳源、磷酸盐和维生素;NaCl提供无机盐;水提供水分;琼脂的化学成分为聚半乳糖的硫酸脂,没有营养价值,在培养基中起凝固剂的作用。
2反应酶催化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是( )。[2018年真题]
A.米门公式
B.欧氏公式
C.饱和学说
D.平衡学说
【答案】A
【考点】米门公式
【解析】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用米门公式来表示,是研究酶促反应动力学的一个基本公式。米门氏公式反映了在酶催化反应中,若酶的浓度为定值,底物的浓度较低时,酶促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当所有的酶与底物结合生成中间产物后,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中间产物浓度也不会增加,酶促反应速度也不增加,即此时酶达到饱和。
3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2017年真题]
A.高温会使微生物死亡
B.微生物需要适宜的pH值
C.低温下微生物不能存活
D.缺水会使微生物进入休眠状态
【答案】C
【考点】微生物的生存因子
【解析】微生物的重要生存因子有:①温度。高温或低温对细菌的生长都是不利的,高温能使蛋白质凝固变性而杀死微生物;低温时,细菌代谢活动减弱,处于休眠状态,维持生命而不繁殖。②pH值。各种细菌都有它们所适宜的pH值条件,即最适pH值。在酸性太强或碱性太强的环境里,它们一般都不能生存。③水。足够的水分是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因为细胞中发生的各种生化反应都要在水溶液中进行。细菌的芽孢耐旱性强,干燥缺水时,能在环境中保持几十年,即进入休眠状态,遇到适宜条件再生。
4以氧化无机物获得能量,二氧化碳作为碳源,还原态无机物作为供氢体的微生物称为( )。[2017年真题]
A.光能异养型微生物
B.光能自养型微生物
C.化能异养型微生物
D.化能自养型微生物
【答案】D
【考点】细菌的营养类型
【解析】微生物种类繁多,营养条件各异。根据能源和碳源的不同,可将微生物分为:①光能自养型。以光为能源,CO2为唯一或主要碳源,通过光合作用来合成细胞所需的有机物质,如蓝藻。②光能异养型。不能以CO2作为主要或唯一碳源,需以有机物作为供氢体,用光能来合成细胞物质,如红螺菌。③化能自养型。利用氧化无机物的化学能作为能源,并利用CO2等来合成有机物质,供细胞所用,如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等。④化能异养型。利用有机物作为生长所需的碳源和能源,来合成自身物质。大部分细菌都是这种营养方式,如原生动物、后生动物、放线菌等。
5以光作为能源,有机物作为碳源和供氢体的微生物类型为( )。[2013年真题]
A.光能自养型
B.光能异养型
C.化能自养型
D.化能异养型
【答案】B
【考点】细菌的营养类型
【解析】根据微生物需要的主要营养元素即能源和碳源的不同而划分的类型,包括光能自养、化能自养、光能异养和化能异养四种营养类型:①光能自养型,以光为能源,CO2为唯一或主要碳源,通过光合作用来合成细胞所需的有机物质,如蓝藻。②化能自养型,利用氧化无机物的化学能作为能源,并利用CO2等来合成有机物质,供细胞所用,如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等。③光能异养型,不能以二氧化碳作为主要或唯一碳源,而需以有机物作为供氢体,利用光能来合成细胞物质,如红螺菌。④化能异养型,利用有机物作为生长所需的碳源和能源,来合成自身物质,大部分细菌都是这种营养方式,如原生动物、后生动物、放线菌等。
6能够利用光能和碳酸盐的微生物营养类型为( )。[2012年真题]
A.光能自养型
B.光能异养型
C.化能自养型
D.化能异养型
【答案】A
【考点】细菌的营养类型
【解析】根据微生物需要的主要营养元素,即能源和碳源的不同而划分的类型,包括:①光能自养型,以光为能源,CO2为唯一或主要碳源,通过光合作用来合成细胞所需的有机物质,如蓝藻等。②化能自养型,利用氧化无机物的化学能作为能源,并利用CO2等来合成有机物质,供细胞所用,如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等。③光能异养型,不能以CO2作为主要或唯一碳源,而需以有机物作为供氢体,利用光能来合成细胞物质,如红螺菌等。④化能异养型,利用有机物作为生长所需的碳源和能源,来合成自身物质。大部分细菌都是这种营养方式,如原生动物、后生动物、放线菌等。
7微生物细胞能量的主要来源是( )。[2016年真题]
A.含氮物质
B.无机盐
C.水
D.含碳物质
【答案】D
【考点】营养类型划分
【解析】微生物细胞从体外获得的六大类营养,包括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这些营养被吸收后,可以转化为细菌自身所需要的物质。含炭物质主要提供细胞骨架和代谢中碳素的来源,是生命活动能量的主要来源。
8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微生物营养物质的是( )。[2010年真题]
A.水
B.无机盐
C.氮源
D.空气
【答案】D
【考点】微生物的营养物质
【解析】组成细菌细胞的化学物质,包括水、有机物(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核酸等)和无机盐。干物质中有机物占90%~97%。细菌从体外获得的六大类营养包括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这些营养被吸收后,可以转化为细菌自身所需要的物质。
9硫细菌的营养类型属于( )。[2009年真题]
A.光能自养型
B.化能自养型
C.光能异养型
D.化能异养型
【答案】B
【考点】细菌的营养类型
【解析】根据微生物需要的主要营养元素即能源和碳源的不同可将微生物划为以下四种营养类型:①光能自养型,以光为能源,CO2为唯一或主要碳源,通过光合作用来合成细胞所需的有机物质,如蓝藻。②化能自养型,利用氧化无机物的化学能作为能源,并利用CO2等来合成有机物质,供细胞所用,如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等。③光能异养型,不能以CO2作为主要或唯一碳源,而需以有机物作为供氢体,利用光能来合成细胞物质,如红螺菌。④化能异养型,利用有机物作为生长所需的碳源和能源,来合成自身物质。大部分细菌都是这种营养方式,如原生动物、后生动物、放线菌等。
10以下哪个为异养型微生物?( )[2008年真题]
A.硝化菌
B.硫细菌
C.啤酒酵母
D.衣藻
【答案】C
【考点】异养型微生物
【解析】异养微生物是指必须利用有机碳源作主要碳源的微生物;自养微生物是指以无机碳源作主要碳源的微生物。硝化菌、硫细菌、铁细菌属化能自养微生物;衣藻、蓝藻等藻类属光能自养微生物;啤酒酵母、放线菌属化能异养菌。
11反硝化细菌属于哪一类微生物?( )[2007年真题]
A.光能自养型微生物
B.化能自养型微生物
C.光能异养型微生物
D.化能异养型微生物
【答案】D
【考点】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解析】根据微生物需要的主要营养元素即能源和碳源的不同,可将微生物划为四类:①光能自养型,以光为能源,CO2为唯一或主要碳源,通过光合作用来合成细胞所需的有机物质,如蓝藻。②化能自养型,利用氧化无机物的化学能作为能源,并利用CO2等来合成有机物质,供细胞所用,如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等。③光能异养型,不能以CO2作为主要或唯一碳源,而需以有机物作为供氢体,利用光能来合成细胞物质,如红螺菌。④化能异养型,微生物利用有机物作为生长所需的碳源和能源,来合成自身物质,大部分细菌都是这种营养方式。反硝化细菌在反硝化过程中需要消耗有机物,属于化能异养型微生物。
12关于紫外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018年真题]
A.能干扰DNA的合成
B.穿透力强
C.常用于空气、物品表面的消毒
D.对眼和皮肤有损伤作用
【答案】B
【考点】紫外线的特点
【解析】紫外线的特点有:①紫外线的穿透能力很差,特别是300nm以下波长者,远不及可见光。②紫外线可以使病原菌的核酸发生突变,阻碍其复制、转录,导致细胞死亡。来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③紫外线照射时,眼睛受伤的程度和时间成正比,与照射源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并和光线的投射角度有关。④紫外线强烈作用于皮肤时,可发生光照性皮炎,皮肤上出现红斑、痒、水疱、水肿、眼痛、流泪等,严重的还可引起皮肤癌。⑤紫外线可用于日常生活中空气、物品表面的消毒。
13下列辅酶中,能在脱氢酶中被发现的是( )。[2016年真题]
A.辅酶A
B.生物素
C.ATP
D.NAD
【答案】D
【解析】脱氢酶的辅酶有TPP、FMN、FAD、NAD和NADP。其中TPP(焦磷酸硫胺素)是α-酮酸氧化脱氢酶系的辅酶;FMN(黄素单核苷酸)和FAD(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是黄酶(黄素蛋白)的辅酶,作为呼吸链的组成成分,与糖、脂和氨基酸的代谢密切有关;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和NADP(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是脱氢酶的主要构成辅基,由VB3即维生素PP(烟酸)转化来的。
14描述反应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度的是( )。[2013年真题]
A.米—门公式
B.莫诺特方程
C.劳伦斯—麦卡蒂方程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A
【考点】酶活力的影响因素
【解析】在酶催化反应中,若酶的浓度为定值,底物的浓度较低时,酶促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当所有的酶与底物结合生成中间产物后,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中间产物浓度也不会增加,酶促反应速度也不增加,即此时酶达到饱和。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底物浓度之间关系用米—门公式来表示,是研究酶反应动力学的一个最基本公式。
15酶是生物细胞中自己制成的一种催化剂,它除具有高效催化作用外,还具有以下特点,这些特点中错误的是( )。[2012年真题]
A.高度专一性
B.不可逆性
C.反应条件温和
D.活力可调节性
【答案】B
【考点】酶的催化特性
【解析】酶是由生物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生物催化剂。绝大多数酶都是具有特定催化功能的蛋白质,具有很大的分子量。酶的催化特性有:①具有一般催化剂的共性(催化效率高,不改变平衡点等);②高催化效率;③高度专一性;④具有可调节性;⑤反应条件温和,对环境敏感。抑制剂对酶的作用分为可逆和不可逆两类,可逆又分为竞争性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竞争性抑制可通过增加底物浓度最终可解除抑制,恢复酶的活性。
16酶可分为六大类,其中不包括( )。[2018年真题]
A.水解酶
B.合成酶
C.胞内酶
D.同分异构酶
【答案】C
【考点】酶的分类
【解析】酶是由生物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生物催化剂。根据酶促反应的性质来分,一共分为六大类:水解酶、氧化还原酶、转移酶、同分异构酶、裂解酶、合成酶;根据酶存在的部分(即细胞内外的不同),分为胞外酶和胞内酶两类。
17酶的化学组成中不包括( )。[2011年真题]
A.蛋白质
B.金属离子
C.有机物
D.核酸
【答案】D
【考点】酶的化学组成
【解析】酶分为单成分酶和双成分酶(又称全酶)。单成分酶完全由蛋白质组成,如多数水解酶,蛋白酶。而双成分酶不但具有蛋白质,还有非蛋白质部分组成。其中,蛋白质部分为主酶,作用是识别底物和加速反应(专一性体现);非蛋白质部分为辅助因子,起传递电子、化学基团等作用。酶的辅助因子可以是金属离子,也可以是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即酶的化学组成中包括蛋白质、金属离子、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18酶能提高反应速度的原因是( )。[2017年真题]
A.酶能降低活化能
B.酶能提高活化能
C.酶能增加分子所含能量
D.酶能减少分子所含能量
【答案】A
【考点】酶的作用机理
【解析】酶能降低反应的能阈,从而降低反应物所需的活化能。这样只需较少的能量就可使反应物变成活化分子,可使反应系统中活化分子数量大大增加,从而使反应速率加快。
19下列辅酶中哪一种是产甲烷菌特有的?( )[2010年真题]
A.F420
B.辅酶M
C.F430
D.MPT
【答案】B
【考点】甲烷菌的辅酶
【解析】辅酶M(CoM)即2-巯基乙烷磺酸,于1971年发现,是已知辅酶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者,酸性强,在260nm处有吸收峰,但不发荧光。它是产甲烷菌特有的一种辅酶,在甲烷的最终形成步骤中充当甲基的载体。
20脱氢酶属于哪一类?( )[2009年真题]
A.氧化还原酶
B.水解酶
C.转移酶
D.合成酶
【答案】A
【考点】酶的分类
【解析】酶有许多分类方法,根据酶促反应的性质来分,一共分六大类:①水解酶,该类酶能促进基质的水解作用及其逆行反应。②氧化还原酶,该类酶能引起荩质的脱氢或受氢作用,产生氧化还原反应;脱氢酶即为氧化还原酶。③转移酶,该类酶能催化一种化合物分子上的基团转移到另一化合物分子上。④同分异构酶,该类酶能催化同分异构体之间的互变。⑤裂解酶,该类酶能催化有机物碳链的断裂,产生碳链较短的产物。⑥合成酶,该类酶能催化有ATP参与的合成反应。
21维持酶活性中心的空间构型是( )。[2008年真题]
A.结合基团
B.催化基团
C.多肽链
D.底物
【答案】C
【考点】酶的活性中心
【解析】酶分子中,组成活性中心的氨基酸或基团是关键的。其他部位的作用对于酶的催化来说是次要的,但却为活性中心的形成提供了结构基础。故要维持酶的活性中心,需要酶分子整条多肽链共同完成。
22催化A→B+C的酶属于( )。[2008年真题]
A.水解酶类
B.转移酶类
C.裂解酶类
D.合成酶类
【答案】C
【考点】酶的分类
【解析】酶有许多分类方法,根据酶促反应的性质来分,一共分为六大类:①水解酶;②氧化还原酶;③转移酶;④同分异构酶;⑤裂解酶;⑥合成酶。其中,裂解酶能催化有机物碳链的断裂,产生碳链较短的产物。可用表达式A→B+C表示。
23催化A+B+ATP→AB+ADP+Pi的酶属于( )。[2007年真题]
A.合成酶
B.裂解酶
C.转移酶
D.异构酶
【答案】A
【考点】酶的分类
【解析】酶有许多分类方法,根据酶促反应的性质来分,一共分为六大类:①水解酶;②氧化还原酶;③转移酶;④同分异构酶;⑤裂解酶;⑥合成酶。其中,合成酶能催化有ATP参与的合成反应。可用表达式A+B+ATP→AB+ADP+Pi表示。
24下列不是电子传递体系组成部分的是( )。[2013年真题]
A.细胞色素
B.NAD
C.FAD
D.乙酰辅酶A
【答案】D
【考点】电子传递体系
【解析】图2-2-1是两条典型呼吸链示意图,乙酰辅酶A不属于电子传递体系组成部分。
图2-2-1
25在葡萄糖的发酵过程中,获得ATP的途径是( )。[2011年真题]
A.底物磷酸化
B.氧化磷酸化
C.光和磷酸化
D.还原硝酸化
【答案】A
【考点】葡萄糖的发酵
【解析】发酵就是在无氧条件下,脱下的氢未经呼吸链直接交给中间代谢产物,实现底物水半磷酸化产能。葡萄糖发酵是指在氧气不足条件下,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或乳酸的过程,此过程中伴有少量ATP的生成。这一过程是在细胞质中进行,不需要氧气,每一反应步骤基本都由特异的酶催化。在糖酵解第二阶段,发生一次氧化反应生成一个分子的NADH,发生两次底物水平的磷酸化,生成2分子的ATP。
26细菌好氧呼吸与厌氧呼吸划分依据是( )。[2010年真题]
A.供氢体的不同
B.受氢体的不同
C.需氧情况的不同
D.产能形式的不同
【答案】B
【考点】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根据基质脱氢后其最终受氢体的不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可分为好氧呼吸、厌氧呼吸和发酵。根据微生物(细菌)与氧气的关系,微生物可分为好氧微生物(细菌)、厌氧微生物(细菌)和兼性微生物(细菌)。好氧细菌只能进行好氧呼吸,可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厌氧细菌只能进行厌氧呼吸,可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有机物和二氧化碳等;兼性细菌可进行好氧呼吸和厌氧呼吸。
271mol的葡萄糖被细菌好氧分解后可以获得的ATP摩尔数为( )。[2018年真题]
A.28
B.36
C.38
D.40
【答案】C
【考点】葡萄糖氧化分解公式
【解析】1mol葡萄糖被完全氧化分解,可产生38molATP。即第一阶段产生2mol,第二阶段产生2mol,第三阶段产生34mol,所以共产生38molATP。
281mol葡萄糖完全氧化可产生CO2的摩尔数为( )。[2009年真题]
A.6
B.12
C.24
D.38
【答案】A
【考点】葡萄糖的氧化
【解析】葡萄糖完全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1mol葡萄糖完全氧化可产生6mol的CO2。
291分子葡萄糖完全氧化所产生的ATP分子数是( )。[2007年真题]
A.12
B.24
C.38
D.46
【答案】C
【考点】葡萄糖的氧化
【解析】葡萄糖完全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上述反应中,第一阶段产生2个ATP,第二阶段产生2个ATP,第三阶段产生34个ATP,即1分子葡萄糖完全氧化产生38个ATP。
30具有杀菌作用的光线的波长是( )。[2016年真题]
A.500nm
B.700nm
C.350nm
D.260nm
【答案】D
【考点】光及辐射
【解析】光中有杀菌作用的紫外线,会使细胞的核酸发生变化而死亡。紫外线波长在200~300nm时有杀菌能力,这个波长范围低于可见光谱。紫外线以波长265~266nm杀菌力最强。
31细菌生长曲线的四个时期中,生长速率最快的是( )。[2013年真题]
A.缓慢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答案】B
【考点】细菌生长曲线
【解析】细菌生长曲线大致分为四个时期:延滞期(适应期)、对数期(指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①延滞期。在该期细菌并不生长繁殖,数目不增加,但细胞生理活性很活跃,菌体体积增长很快。在适应时期,新接种的细菌一时缺乏分解底物的酶,需一定的时间来合成。该期特点:细菌数目几乎没有变化;细菌生长速度为零。②细菌细胞分裂速度迅速增加,进入对数增长期。对数期的特点是:细菌数呈指数增长,极少有细菌死亡;世代时间最短;生长速度最快。③稳定期。随着营养物质的消耗和有毒代谢产物的积累,部分细菌开始死亡,新生细菌数和死亡数基本相等。该期特点:细菌新生数等于死亡数;生长速度为零;芽孢、荚膜形成,内含物开始储存等。④衰亡期。因营养严重不足,大部分细菌死亡,只有少数菌体繁殖,微生物进入内源呼吸期。该期特点:细菌进行内源呼吸;细菌死亡数远大于新生数,细菌数目不断减少。
32转化过程中,受体菌从供体菌处吸收的是( )。[2016年真题]
A.供体菌的DNA片段
B.供体菌的全部蛋白质
C.供体菌的全部DNA
D.供体菌的蛋白质片段
【答案】A
【解析】转化、接合和转导等都是基因重组在细胞水平上的反应:①转化是活的受体细菌吸收供体细胞释放的DNA片段,受体细胞获得供体细胞的部分遗传性状,受体细胞必需处于感受态(细胞处于易接受外源DNA转化时的生理状态)才能被转化;其本质是指来自于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直接进入并整合入受体菌基因组中,使受体菌获得部分新的遗传形状的过程。②接合是遗传物质通过细胞与细胞的直接接触而进行的转移和重组,接合蘑组细菌必需直接接触,实际上是通过性菌毛进行的,接合后质粒(F、R因子,降解质粒等)复制到受体细胞。③转导是遗传物质通过病毒的携带而转移的基因重组。
33在低渗溶液中,微生物细胞会发生的变化是( )。[2017年真题]
A.维持平衡
B.失去水分
C.吸收水分
D.不一定
【答案】C
【考点】渗透压
【解析】不同浓度的溶液用半透膜隔开,当达到平衡时,两边液面高差就是这个溶液的渗透压。细菌细胞膜就是半透性膜,在细胞内外会产生渗透压。在等渗透压溶液中,细菌生活得最好;在高渗透压溶液中,细胞会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在低渗透压溶液中,细胞容易吸水膨胀,甚至胀裂。
34通过温和噬菌体进行遗传物质转移从而使受体细胞发生变异的方式称为( )。[2013年真题]
A.转导
B.突变
C.转化
D.接合
【答案】A
【考点】细菌的变异
【解析】转化、接合和转导等都是基因重组在细胞水平上的反应。具体为:①转化是活的受体细菌吸收供体细胞释放的DNA片段,受体细胞获得供体细胞的部分遗传性状。受体细胞必须处于感受态(细胞处于易接受外源DNA转化时的生理状态)才能被转化。②接合是遗传物质通过细胞与细胞的直接接触而进行的转移和重组。接合重组细菌必须直接接触,实际上是通过性菌毛进行的,接合后质粒(F、R因子,降解质粒等)复制到受体细胞。③转导是遗传物质通过病毒的携带而转移的基因重组。
35测定细菌世代时间的最佳时期是( )。[2011年真题]
A.缓慢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答案】B
【考点】细菌生长曲线
【解析】细菌生长曲线大致分为四个时期:①延滞期,在该期细菌并不生长繁殖,数目不增加,但细胞生理活性很活跃,菌体体积增长很快,该期特点:细菌数目几乎没有变化;细菌生长速度为零。②对数期,细菌细胞分裂速度迅速增加,进入对数增长期,该期特点:细菌数呈指数增长,极少有细菌死亡;世代时间最短;生长速度最快。对数期是测定细菌世代时间的最佳时期。③稳定期,随着营养物质的消耗和有毒代谢产物的积累,部分细菌开始死亡,新生细菌数和死亡数基本相等,该期特点:细菌新生数等于死亡数;生长速度为零;芽孢、荚膜形成,内含物开始储存等。④衰亡期,因营养严重不足,大部分细菌死亡,只有少数菌体繁殖,微生物进入内源呼吸期,该期特点:细菌进行内源呼吸;细菌死亡数远大于新生数,细菌数目不断减少。
36有关DNA和RNA的区别,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2018年真题]
A.两者皆可作为遗传物质
B.两者所含糖不一样
C.两者所含碱基有差别
D.两者所含磷酸不一样
【答案】D
【考点】DNA和RNA的区别
【解析】DNA和RNA组成成分的区别在于:①组成单位不同,DNA的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RNA的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②组成碱基不同,DNA的组成碱基是ATGC,RNA的组成碱基是AUGC;③组成五碳糖不同,DNA的组成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的组成五碳糖是核糖;④空间结构不同,DNA是双螺旋结构,RNA一般是单链;⑤功能不同:DNA是遗传物质,RNA一般在细胞中不作为遗传物质,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
37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微生物遗传物质的是( )。[2017年真题]
A.DNA
B.RNA
C.脱氧核糖核酸
D.蛋白质
【答案】D
【考点】遗传物质
【解析】大部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脱氧核糖核酸,即DNA;少数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核糖核酸,即RNA。
38在细菌中通过转化过程发生转移的是( )。[2011年真题]
A.细胞器
B.蛋白质
C.DNA片段
D.mRNA
【答案】C
【考点】细菌的变异
【解析】基因重组是把两个不同性状个体的基因融合,使基因重新排列组合,并能遗传给后代,产生新品种或表达新的遗传性状。该过程中,没有任何碱基对结构上的变化,而是大片段DNA的排列方式发生变化。转化、接合和转导等都是基因重组在细胞水平上的反应:①转化是活的受体细菌吸收供体细胞释放的DNA片段,受体细胞获得供体细胞的部分遗传性状,受体细胞必需处于感受态(细胞处于易接受外源DNA转化时的生理状态)才能被转化;故在转化过程中发生转移的是DNA片段。②接合是遗传物质通过细胞与细胞的直接接触而进行的转移和重组,接合重组细菌必需直接接触,实际上是通过菌毛进行的,接合后质粒(F、R因子,降解质粒等)复制到受体细胞。③转导是遗传物质通过病毒的携带而转移的基因重组。
39细菌衰亡期的特征有( )。[2010年真题]
A.世代时间短
B.生长速度为零
C.荚膜形成
D.细菌进行内源呼吸
【答案】D
【考点】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解析】微生物生长曲线大致分为四个时期:延滞期(适应期)、对数期(指数期)、稳定期、衰亡期。其中,衰亡期的细菌因营养严重不足,大部分细菌死亡,只有少数菌体繁殖,微生物进入内源呼吸期。该期特点:细菌进行内源呼吸;细菌死亡数远大于新生数,细菌数目不断减少。衰亡期的微生物用于延时曝气、污泥消化等。世代时间短是对数期特征;生长速度为零和荚膜形成是稳定期的特征。
40细菌纯培养的生长曲线上新产生菌数的速度和细菌死亡的速度大致相等的时期称为( )。[2009年真题]
A.延迟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答案】C
【考点】微生物生长曲线
【解析】微生物生长曲线大致分为四个时期:①延滞期,细菌并不生长繁殖,数目不增加,但细胞生理活性很活跃,菌体体积增长很快。这是个适应时期,新接种的细菌一时缺乏分解底物的酶,需一定的时间来合成。该期特点:细菌数目几乎没有变化;细菌生长速度为零。②对数期,细菌细胞分裂速度迅速增加,进入对数增长期。该期特点:细菌数呈指数增长,极少有细菌死亡;世代时间最短;生长速度最快。③稳定期,细菌随着营养物质的消耗和有毒代谢产物的积累,部分细菌开始死亡,新生细菌数和死亡数基本相等。该期特点:细菌新生数等于死亡数;生长速度为零;芽孢、荚膜形成,内含物开始储存等。④衰亡期,因营养严重不足,大部分细菌死亡,只有少数菌体繁殖,微生物进入内源呼吸期。该期特点:细菌进行内源呼吸;细菌死亡数远大于新生数,细菌数目不断减少。
41蛋白质合成的部位是( )。[2009年真题]
A.核糖体
B.线粒体
C.叶绿体
D.细胞核
【答案】A
【考点】细菌的遗传
【解析】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或称合成机器。
42细菌形成荚膜主要在( )。[2008年真题]
A.延迟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答案】C
【考点】微生物生长曲线
【解析】微生物生长曲线大致分为四个时期:①延滞期,细菌并不生长繁殖,数目不增加,但细胞生理活性很活跃,菌体体积增长很快。该期特点:细菌数目几乎没有变化;细菌生长速度为零。②对数期,细菌细胞分裂速度迅速增加,进入对数增长期。该期特点:细菌数呈指数增长,极少有细菌死亡;世代时间最短;生长速度最快。③稳定期,随着营养物质的消耗和有毒代谢产物的积累,部分细菌开始死亡,新生细菌数和死亡数基本相等。该期特点:细菌新生数等于死亡数;生长速度为零;芽孢、荚膜形成,内含物开始储存等。④衰亡期,因营养严重不足,大部分细菌死亡,只有少数菌体繁殖,微生物进入内源呼吸期。该期特点:细菌进行内源呼吸;细菌死亡数远大于新生数,细菌数目不断减少。
43细菌活菌数最大的时期是( )。[2007年真题]
A.延迟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答案】C
【考点】微生物生长曲线
【解析】微生物生长曲线大致分为四个时期:①延滞期。细菌并不生长繁殖,数目不增加,但细胞生理活性很活跃,菌体体积增长很快。该期特点:细菌数目几乎没有变化;细菌生长速度为零。②对数期。细菌细胞分裂速度迅速增加,进入对数增长期。该期特点:细菌数呈指数增长,极少有细菌死亡;世代时间最短;生长速度最快。③稳定期。微生物菌体生长速度逐渐下降,同时菌体死亡数目逐渐上升,最后达到新增殖的微生物数与死亡数基本相等。该期特点:活菌数保持相对平衡并处于最大值;生长速度为零;芽孢、荚膜形成,内含物开始储存等。④衰亡期。因营养严重不足,大部分细菌死亡,只有少数菌体繁殖,微生物进入内源呼吸期。该期特点有:细菌进行内源呼吸;细菌死亡数远大于新生数,细菌数目不断减少。
44营养琼脂培养基常用的灭菌方法是( )。[2008、2007年真题]
A.煮沸消毒
B.间歇灭菌法
C.高压蒸汽灭菌法
D.巴氏消毒法
【答案】C
【考点】灭菌的条件
【解析】灭菌是用物理、化学因素杀死全部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它们的芽孢(或孢子);消毒是利用物理、化学因素杀死致病微生物或杀死全部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及一部分芽孢。AD两项,均为消毒方法。B项,间歇蒸汽灭菌法利用反复多次的流通蒸汽加热,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适用于不耐高热的含糖或牛奶的培养基。C项,高压蒸汽灭菌法是灭菌效果最好、目前应用最广的灭菌方法,此法适用于高温和不怕潮湿物品的灭菌。营养琼脂培养基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一般要求高温灭菌温度为120℃。
45下面关于酶的特性说法错误的是( )。
A.活力不可调节
B.催化效率高
C.作用条件温和
D.容易发生变性
【答案】A
【解析】酶的催化特性包括:①具有一般催化剂的共性(催化效率高,不改变平衡点等);②高催化效率(最高达1012倍);③高度专一性;④具有可调节性;⑤反应条件温和,对环境敏感。酶活力可调的原因是酶的活力受酶浓度、产物浓度、抑制剂等多种条件影响。
46下列不是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是( )。
A.酶浓度
B.温度
C.pH
D.溶解度
【答案】D
【解析】酶活力的影响因素包括:①温度。在最适温度范围内,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度最大。②pH值。酶在最适pH值范围内表现出很好的活性,此时酶促反应速度最快,效率最高。大于或小于最适pH值,都会降低酶活性。③抑制剂。能减弱、抑制甚至破坏酶活性的物质称为酶的抑制剂。④激活剂。能激活酶的物质称为酶的激活剂。⑤底物浓度。在酶催化反应中,若酶的浓度为定值,底物的浓度较低时,酶促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当所有的酶与底物结合生成中间产物后,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中间产物浓度也不会增加,酶促反应速度也不增加,即此时酶达到饱和。⑥酶浓度。当底物浓度较低时,酶促反应速度与酶分子的浓度成正比。当底物分子浓度足够时,酶分子越多,底物转化速度越快。但事实上,当酶浓度很高时,并不保持这种关系。根据分析,这可能是高浓度的底物夹带有许多抑制剂所致。故D项中溶解度不是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47下列酶属于胞外酶的是( )。
A.纤维素酶
B.己糖激酶
C.苹果酸脱氢酶
D.谷丙转氨酶
【答案】A
【解析】根据酶存在部位(即细胞内外的不同)分为胞外酶和胞内酶两类。胞外酶是在细胞膜上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起催化作用的酶。胞内酶是在细胞内部起催化作用的酶。通常胞外酶使非溶解性营养物质水解,基本都为水解酶类,如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等。
48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其他条件一定时,说法错误的是( )。
A.底物浓度越高,酶促反应速度越快
B.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酶促反应速度越快
C.酶的初始浓度越高,酶促反应速度越快
D.酶有发挥活力的最适pH
【答案】A
【解析】酶活力的影响因素包括:①温度。在最适温度范围内,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度最大。②pH值。酶在最适pH值范围内表现出很好的活性,此时酶促反应速度最快,效率最高。大于或小于最适pH值,都会降低酶活性。③抑制剂。④激活剂。⑤底物浓度。在酶催化反应中,若酶的浓度为定值,底物的浓度较低时,酶促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当所有的酶与底物结合生成中间产物后,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中间产物浓度也不会增加,酶促反应速度也不增加,即此时酶达到饱和。⑥酶浓度。当底物浓度较低时,酶促反应速度与酶分子的浓度成正比。当底物分子浓度足够时,酶分子越多,底物转化速度越快。但事实上,当酶浓度很高时,并不保持这种关系。根据分析,这可能是高浓度的底物夹带有许多抑制剂所致。
49催化A-X+B⇔A+B-X的酶属于( )。
A.水解酶
B.氧化还原酶
C.裂解酶
D.转移酶
【答案】D
【解析】酶有许多分类方法,根据酶促反应的性质来分,一共分六大类:①水解酶。该类酶能促进基质的水解作用及其逆行反应。可用表达式A·B+H·OH⇋AOH+BH表示。②氧化还原酶。该类酶能引起基质的脱氢或受氢作用,产生氧化还原反应。可用表达式A·2H+B⇋A+B·2H表示。③转移酶。能催化一种化合物分子上的基团转移到另一化合物分子上。表达式用A-X+B⇔A+B-X表示。④同分异构酶。该类酶能催化同分异构体之间的互变。可用表达式A⇋A′表示。⑤裂解酶。该类酶能催化有机物碳链的断裂,产生碳链较短的产物。可用表达式A⇋B+C表示。⑥合成酶。该类酶能催化有ATP参与的合成反应。可用表达式A+B+ATP⇋A·B+ADP+Pi表示。
50厌氧微生物最终代谢产物通常有( )。
A.碳酸盐
B.硫酸盐
C.氨
D.硝酸盐
【答案】C
【解析】根据微生物(细菌)与氧气的关系,微生物可分为好氧微生物(细菌)、厌氧微生物(细菌)和兼性微生物(细菌)。大多数细菌、放线菌及真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硝酸盐为氮素营养,通过硝酸还原酶的作用将硝酸盐还原成氨。
51生物对氧化各种物质时产生的能量利用率非常高,一般可达( )。
A.40%~60%
B.80%~90%
C.60%~70%
D.20%~30%
【答案】A
【解析】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1mol葡萄糖共生成38molATP,储存在细胞内。而1mol葡萄糖完全氧化产生的总能量大约2876kJ,好氧呼吸的能量利用率约为42%。
52延时曝气法进行低浓度污水处理是利用处于( )的微生物。
A.缓慢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答案】D
【解析】延时曝气法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时,利用衰亡期的微生物,细菌因缺乏营养而利用储存物质进行内源呼吸,细菌自身溶解来提高有机负荷,满足微生物的营养要求,从而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
53在生长曲线上细菌繁殖时间最短的时期是( )。
A.延迟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答案】B
【解析】微生物生长曲线大致分为四个时期:延滞期(适应期)、对数期(指数期)、稳定期、衰亡期。其中,在对数期,细菌细胞分裂速度迅速增加,进入对数增长期。该期特点是细菌数呈指数增长;极少有细菌死亡;世代时间最短;生长速度最快。
54测定水样中活细菌数的方法是( )。
A.计数器直接计数法
B.平板菌落计数法
C.染色涂片计数法
D.比浊法
【答案】B
【解析】测定水样中活细菌数常用的的方法为平板菌落计数法。此方法是根据每个活的细菌能长出一个菌落的原理设计的。取一定容量的菌悬液,作一系列的倍比稀释,使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将定量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根据培养出的菌落数,即可算出培养物中的活菌数。
55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是( )。
A.脂肪酸
B.糖
C.核酸
D.氨基酸
【答案】C
【解析】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是核酸,核酸包括DNA和RNA。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不含DNA、只含RNA的微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如RNA病毒。核酸是一切生物遗传变异的基础。
56紫外线杀菌的最佳波长是( )nm。
A.150~250
B.265~266
C.100~200
D.200~300
【答案】B
【解析】除光合细菌外,一般细菌不喜欢光线。日光中有杀菌作用的紫外线,会使细胞的核酸发生变化而死亡。紫外线波长在200~300nm时有杀菌能力,这个波长范围低于可见光谱。紫外线以波长265~266nm杀菌力最强。
57下列生长曲线上的时期,测定细菌世代时间最佳的是( )。
A.缓慢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答案】B
【解析】微生物生长曲线大致分为四个时期:延滞期(适应期)、对数期(指数期)、稳定期、衰亡期。其中,在对数期,细菌细胞分裂速度迅速增加,进入对数增长期。该期特点是细菌数呈指数增长;极少有细菌死亡;世代时间最短;生长速度最快。即对数期细菌细胞分裂速度迅速增加,代谢活性最强,细菌数目呈几何级增加,故世代时间的测定以该时期为最佳。
58关于稳定期,说法错误的是( )。
A.传统活性污泥法普遍运行在这一范围
B.微生物出生与死亡数基本相等
C.污泥代谢性能和絮凝沉降性能较好
D.难以得到较好的出水
【答案】D
【解析】微生物生长曲线大致分为四个时期:延滞期(适应期)、对数期(指数期)、稳定期、衰亡期。其中,稳定期时,细菌随着营养物质的消耗和有毒代谢产物的积累,部分细菌开始死亡,新生细菌数和死亡数基本相等。该期特点:细菌新生数等于死亡数;生长速度为零;芽孢、荚膜形成,内含物开始储存等。稳定期的污泥代谢活性和絮凝沉降性能均较好,因此稳定期可以有较好出水,该期常用于污水处理。
59间歇培养中,细菌在下列哪个生长期生长速度最快?( )
A.迟缓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答案】B
【解析】在间歇培养中,微生物生长曲线大致分为四个时期:①延滞期。在该期细菌并不生长繁殖,数目不增加,但细胞生理活性很活跃,菌体体积增长很快。这是个适应时期,新接种的细菌一时缺乏分解底物的酶,需一定的时间来合成。该期特点:细菌数目几乎没有变化;细菌生长速度为零。②对数期。细菌细胞分裂速度迅速增加,进入对数增长期。该期特点:细菌数呈指数增长,极少有细菌死亡;世代时间最短;生长速度最快。③稳定期。细菌随着营养物质的消耗和有毒代谢产物的积累,部分细菌开始死亡,新生细菌数和死亡数基本相等。该期特点:细菌新生数等于死亡数;生长速度为零;芽孢、荚膜形成,内含物开始储存等。④衰亡期。因营养严重不足,大部分细菌死亡,只有少数菌体繁殖,微生物进入内源呼吸期。该期特点:细菌进行内源呼吸;细菌死亡数远大于新生数,细菌数目不断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