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出声思维法

出声思维法[14](Think Aloud)是研究用户行为的一种有效方法,目前国内外已有不少使用出声思维法取得研究成果的案例。它具有获取数据真实、可靠、高效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需要与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结合使用。

出声思维法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是指被试用户在实施行为的过程中,让其将正在进行的行为和思维用语言表达出来,依靠录音机等设备进行记录,进而通过整理和分析理解用户的思维过程和行为动机。该方法由德国心理学家Duncker提出,后来认知心理学家Newell和Simon在研究问题解决时,把它当作一个重要的方法加以利用。

利用出声思维法进行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的实验过程,主要分为实验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21]

1.准备阶段

一项实验是否能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认真细致的实验前期准备工作。全面考虑被试者、实验环境、实验设备等各种因素,以确保实验结果的真实可信。

(1)选择实验地点、工具。实验地点需要选择在安静的环境中。录音、录像设备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小型化,使其便于隐藏或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如果设备体积过大或显眼,可能会影响被试者的情绪。理想的有声思维,是被试者一刻不停地说出自己在实施行为时大脑内的任何信息。为了防止被试者在测试过程中出现长时间的沉默,可以设置一些提醒机制,例如灯光、声音,也可以是轻敲桌子或咳嗽等,但要确保提醒机制设置的合理性,避免灯光过亮或声音过大,以免对被试者产生影响,更要排除对被试者带来的潜在危害。

(2)选择合适被试者。用户的行为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因此,要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被试者。被试者确定后,对其进行语言和心理培训。未经过语言训练的被试者常常不清楚自己应该口述什么内容,因此,进行一定的语言和心理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培训时要注意方式和技巧,尽量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友好的交谈。针对语言培训,可以给定被试者某些任务,让其反复进行口述模拟,并进行录音,然后从中挑选停顿时间较短、内容较丰富的录音回放给被试者听,让其明白什么样的有声思维报告才是较好的。同时,针对停顿部分,可以询问被试者,当时的具体想法是什么、是否还有哪些信息没有汇报出来等等。通过简单的提示,帮助被试者将其未意识到的信息内容表达出来。而心理培训除了克服被试者怕被人笑话、害怕泄露隐私、惧怕设备的心理外,更重要的是避免其出现迎合测试的心理。

(3)其他。在正式实验前,必须对录音设备及提醒机制反复检测,确保其正常工作。测试材料最好要与培训材料不一致,以免对被试者产生学习效应。

2.实施阶段

在熟悉的环境中,对被试者进行测试,测试时间不宜过长,并记录其全部口述。测试期间,避免环境或陌生人对被试者可能产生的干扰,确保被试者在正常状态下完成测试。测试要本着自愿的原则,如果被试者想中途退出,要尊重其选择。另外,测试完成后如有必要,可以对被试者进行访谈。

3.总结阶段

测试结束后,要遵循完整、真实、可靠的原则,完成有声思维录音到书面语言的转写工作。转写过程中,沉默、停顿、口误、含糊不清或非语言等现象都要如实转写。转写结束后,转写者可以与被试者一起核实撰写材料的准确性,并对有声思维数据进行评估,评估其信度和效度。在评估合格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编码,将编码信息输入计算机,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出被试者在解决问题中的思维过程以及共性问题,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

出声思维法获取的是用户在实施行为过程中的短时记忆内容,所收集的信息是对思维的直接反应,将真实的思维过程直接提取出来,没有经过加工改造,得到的信息较为客观、准确。利用出声思维法进行研究,所消耗的资金和时间成本都较低。但是由于出声思维法要求边说边做,有的被试者可能会不习惯,这样可能会增加被试者的心理负担,如果被试者的心态受到影响,可能会影响其行为处理中的速度和正确率。在测试过程中,被试者的声音会被录音,有时出于实验的需要,还可能录像。但这些涉及伦理道德问题,因此实验前需要得到被试者的同意。在允许的情况下,实验过程中所得到的数据要做到保密,不对外公开,尤其是关于一些专家的行为信息。

综上所述,出声思维法能够有效地再现思维过程,收集的数据真实、可靠,是研究用户信息行为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同时也应看到,任何方法都不是完美的,出声思维法也不例外,它本身固有的一些缺陷是无法避免的,因此需要结合问卷、访谈等研究方法一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