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漫长求索:章楚藩散文随笔集
- 章楚藩
- 3182字
- 2025-04-14 13:19:58
五斗米的故事
我今年已虚岁八十了!孔子《论语·为政》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回顾我平庸的人生,大致可说经历了三个真实的“五斗米的故事”。
第一个是我青少年时代中学求学的故事。1949年那一年,我正14岁,在上虞本县本乡的时化小学毕业,因时代的急剧变化,不可能于当年进中学读书。第二年,我考上了本县的春晖中学,因我父亲是一个目不识丁的老老实实的农民,只能以耕作糊口,根本没有余钱付一点学费让我上学,我只得作罢。第三年,我又考上了春晖中学,面对无钱上学的现实,我向本乡的一位理发员上亮师傅求助,他热诚地同意借给我五斗米,这解决了学费问题,使我进入春晖中学读书。那时以米代钱,每斗米15斤,五斗就是75斤的大米。要知道那时小学教员每个月的工资才120斤大米,可见五斗米的价值。
我因有了这五斗米,才得以在春晖中学初中毕业。1954年,我报考了浙江湘湖师范,因为在师范读书,学费全免,还可享有每月7元钱的较好膳食。我知道求学之不易,所以学习较努力,成绩亦较好,师范毕业时被保送上大学,大学毕业时又被保送读研究生。在我的一生中,我常对人说,没有上亮师傅的五斗米,也就没有我的研究生学历及今日的大学教授资历!
《史记·信陵君列传》中,一位说客对信陵君说:“君子有德于人,愿君子忘之;人有德于君子,愿君子勿忘也。”上亮师傅对我的恩德,我亦牢记于心。20世纪60年代,我在杭州工作,上亮师傅带生病的儿子到浙二医院求医,我尽自己的可能,帮助解决一些问题。此后,我每次回家乡,都以礼拜访上亮师傅。上亮师傅出生于1926年,比我大9岁。2006年,我71岁时,我夫妇俩从美国回家乡,看望这位80岁的老先生,且一道合影留念。

上亮师傅于2010年去世,享年84岁。此后,我们再次看望师傅太太。2013年年底,我回家乡时,得知师傅太太也于上一年去世了,我就去看望上亮师傅的儿子、孙子、玄孙们。上亮师傅有五个儿子、一个女儿,现在还有三个孙子女、一个玄孙在读中学,我就送我写的书和文章《琪琪学有所成海归了》给他们,并送万元以上的奖学金,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不断上进。
我的第二个“五斗米的故事”,是我学习古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经历。这故事还得推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的“右倾翻案风”。我自进初中以来,一直担任共青团的学生干部,1955年在湘湖师范时加入共产党, 1957年保送进杭州大学(现为浙江大学)。1958年正值高举“三面红旗”“大跃进”“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高潮,我当时年青力强、血气方刚,当然积极投入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各项运动:如去浙江省第一个人民公社萧山欢潭公社劳动,“除四害”上山打麻雀,尤其是大炼钢铁,我被评为优秀炉长,在杭州市东坡剧院大会受奖。可是,到1959年的下半年,就出现了全国性的饥荒现象,我也亲身感受到了,同学中有出现浮肿病的迹象……这引起我的反思,且有某些情绪表现。当时,党和国家对大学生还是相当关怀的,每人每天有一斤大米的供应保障,过节时还能吃到一块红烧肉。可就在1959年那个时节,我面对着有红烧肉的那一顿饭,想到全国有许多人饿死,浙江家乡也有饥荒现象,就难以下筷。那时,我只是反思造成这严重灾难的种种原因,并无其他言论,然而还是因吃不下饭的这个行动表现而留下了不良影响。学校党委副书记主持批判我的错误行动,我也被戴上了“右倾机会主义”的帽子,材料进入档案。虽然两年后学校党政领导给我作了纠正,摘了帽子,而且保送我进入中国科学院浙江分院语言文学研究所读研究生,但是,通过这件事情,我认识到我国两条路线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而从深刻反思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我亦大致认识到“理想与现实的纠结”“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悲剧”。
在“文革”中,我持独立审慎的态度,没有卷入“造反派”与“保守派”的矛盾斗争,也没有受到较大的冲击。“文革”结束后,我被任命为杭州二中副校长,但因我一心想搞学术研究,于1979年年底争取调到了杭州师范学院(后改为杭州师范大学)任教。80年代初,因高校领导班子需新旧换届,省、市领导先派我参加浙江省首届高校干部培训班学习,后来又多次找我谈话,希望我全脱产搞党政工作,我再三表示我的初衷是想脱离党政工作而专心于教学研究,为不违抗组织要求,是否可把党政工作与教学工作结合起来,不要让我丢掉上课那支粉笔。后经平衡,上级任命我为学校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允许我兼任教学工作,继续上课。经几年实践,一方面,我感到党政工作与教学工作的矛盾较难处理;另一方面,当时改革开放后,社会上思想非常混乱,我深觉工作无所适从。如:为什么要摸着石头过河而又不过河?为什么不要讨论姓资姓社而又自称特色社会主义?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而没有新的规章制度,导致有权先富、党政官员的贪污腐败严重等等。我作为纪委书记,除自身须保持清廉外,当检查触及另一些人的私利时,就会受到非议攻击,甚至被告上法庭;我也亲身处理了几起公、检、法部门与学校争利的事情,而学校也渐渐不再是清水衙门了。这种种迹象表明,真所谓“好人难做,清官难当”。
在新的时代背景里,我再次联系《易经》“见微知著”思想及“时止时行”原则,读陶渊明“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于是,1988年我坚决向上级提出辞呈,要求免去一切党政工作。在当今社会,一个未犯大错的知识分子当然不可能像晋朝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躬耕陇亩,事实上到家乡也没有田地可耕了。而我还可以在原来学校,认认真真教书,清清白白做人!那时,在我妻子工作的单位里,有同事看到了免去我原职而无新任的文件,都猜测、议论我在政治上或生活上犯了什么大错误;而在我学校的教职员工中,因我的级别待遇由副地市级降为县团级又不外调,也有种种议论和猜测。我只埋头教学研究,不向任何人作任何解释,因我只是一个书呆子,只是仿效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独立、自由之精神,而在学问、修养上还远远不够。
我的第三个“五斗米的故事”,是我退休后来美国自力更生的生活故事。因我子女通过考试获奖学金在美博士毕业后从事高科技工作,我夫妇俩为照顾孩子家庭决定赴美居住。在现代化的美国社会里,我当然更不可能像陶渊明那样躬耕“农”亩以求生,而我曾去餐馆打工,办过中文学习班,到大学讲过课,但最终以“手耕”“笔耕”作为我在美自力更生的主要内容。
我退休前对易学与中医学产生兴趣,我曾到浙江中医学院(现浙江中医药大学)听课、参加考试,到杭州市好几所中医诊所实习推拿、针灸。1999年,我在美通过考试、考核,获取了推拿执照,利用我女儿家的一个旧车库,自力开办了一个带有慈善性质的中医推拿诊所。我在服务中结交了在美硅谷高科技区的世界各国、各行各业的许多朋友,正借此以为“交友之途,谋生之道,观世之窗”。

“弹指一挥间”,我在美推拿“手耕”已经十多年了,至少凭借自己的努力维持了自己的生存。我深感自己的一生对祖国和人民贡献甚少,而光阴流逝,如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所云:“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很想在晚年做些慈善之事。我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如今在美国这个新的环境里,我虽没有加入美国籍,但通过自己的劳动,能够独立生活,已是生存无忧,所以前些年我就决定,把我在国内的退休工资全作奖学金用,以资助国内亲戚朋友或贫困地区经济困难的学生上学,正如上亮师傅资助我五斗米让我得以上中学一样。
另外,我在美国还坚持“笔耕”,钻研《易经》,探索国家发展及人生之路,近年来已出版了《易经与辩证法杂说》《儒道墨法与易学辩证法》两本书。这就是我晚年在美新的“五斗米的故事”。
三个“五斗米的故事”,只叙梗概,若要展开,还有许多具体细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易学“既济”“未济”之道,将不断鼓励我探索人生之路,虽年迈步缓亦求前进!
2014年3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