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地理经典故事300
- 李静 程绍虹
- 1572字
- 2025-04-03 06:49:22
2.面目全非的雕像

狮身人面像位于哈夫拉金字塔前,高20米,体长57米,如果算上石块砌成的两个前爪,全长72米。它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大的一尊狮身人面像,脸宽4.075米,鼻长1.75米,嘴大2.3米,耳长1.952米。雕像下巴上原先雕有胡须,长达5米。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狮身人面的女妖,她的头部和胸部是美女,背上生着两只老鹰的翅膀,尾巴却是一条毒蛇。她给自己取名叫“斯芬克司”,意思是“绞死者”。在古希腊留下来的各种建筑物、墓碑或盾牌上,人们经常能发现斯芬克司的形象。据考证,斯芬克司在当时具有镇邪的作用。
匍匐在哈夫拉金字塔前的那尊狮身人面像与古希腊那个女妖没有什么瓜葛,寓意也截然不同。在古埃及,号称“百兽之王”的狮子常常被用来比喻那些勇猛的酋长,他们能够像狮子一样保护本部落的安全。而在传说中,狮子既是人间的守护者,也是地下世界的守护者。法老死后要成为天神,必须免遭外界的打扰,因此,狮身人面像就理所当然地成了门神。
相传,这尊狮身人面像的面部是以法老哈夫拉为模特塑造出来的。当年建造这座金字塔时,这里是一片采石场。场内坚硬的石块都被采石工们开采出来造金字塔了,只剩下中间那片岩石含有贝壳之类的杂质,结构松散,派不上用场。公元前2610年,哈夫拉前来巡视自己未来的陵墓,发现塔前挡着一座山,颇不雅观,龙颜顿时不悦。有人揣摩出了法老的心思,就顺势将这座小山雕成一头雄狮,上边安了一个哈夫拉的头。于是,一件千古不朽的造型艺术品就这样诞生了。
狮身人面像建成之初,头顶上戴着皇冠,耳侧有扇状的头巾下垂,额头上装饰着圣蛇浮雕,据说它能喷射毒液,下颌长须直垂,标志着国王的威仪,脖子上挂着项圈,身上插着鹰的羽毛。面部表情慈祥,似乎还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经过几千年的风雨侵蚀,这样的狮身人面像早已不复存在,只剩下一个透着几分怪异的象形物。外层的红色胶泥大部分已经剥落,皇冠、圣蛇、长须都不翼而飞,项圈和彩绘无影无踪,头顶上固定皇冠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四方形的深洞,简直是遍体鳞伤,惨不忍睹。
狮身人面像的变化如此之大,很大成分是人为造成的。据说当年大规模修筑金字塔闹得民怨沸腾,激起了不少次暴动,愤怒的民众把它的胡子、鼻子都敲掉了。还有一种说法,埃及法老把狮身人面像当作自己的守护神,强迫人民向它顶礼膜拜,这种做法激起了反对偶像崇拜者的反抗,用镐头破坏了它的面容。中世纪时,阿拉伯酋长马穆鲁率领军队攻打埃及,他手下的炮兵拿狮身人面像当靶子练瞄准,一炮轰出去,就把狮身人面像的笑容给打掉了。现在人们看到的狮身人面像,鼻边和嘴角都有些歪,据说就是那次炮击的结果。
关于狮身人面像的鼻子,还广泛流传着与拿破仑有关的说法。当年拿破仑远征埃及,来到吉萨金字塔群,曾下令炮轰狮身人面像,结果轰掉了它的鼻子。其实,这个说法是不真实的,早在拿破仑之前,就有狮身人面像缺鼻子的记载。
不知从何时起,狮身人面像下巴上的胡须就四分五裂了。1817年,一个殖民主义者为了表示对大英帝国的“忠诚”,将一部分胡须献给了英国人,从此它就一直存放在大英博物馆里。这段胡须长75厘米,直径约40厘米,重达400至500千克。20世纪80年代,经过埃及政府的多次交涉,这段胡须终于回到了故乡,却再也粘不到雕像的下巴上了。

关于狮身人面像的传说还有很多,其中有一段就记载在它两腿之间的一块大理石碑上,它名叫“记梦碑”。相传公元前1400年左右,狮身人面像的身体部分已经被滚滚黄沙淹没了,只有一个头露在外边。有一位王子出外打猎,休息的时候就在狮身人面像脚下睡了一觉。在睡梦中,狮身人面像对王子说:“我现在呼吸困难,十分难受。你如果能帮助我把身上的沙子拿掉,我会帮助你成为埃及的法老。”王子一觉醒来,赶快动员大量人力,清理掉埋在狮身人面像身上的沙子。这位王子后来果然做了法老,就是图特摩斯四世。这个故事也许是图特摩斯四世自己杜撰出来的,以证明自己能占据国王的宝座完全出于神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