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么是国学

什么是国学?大家都知道就是中国自己研究的许多学问,这些学问不是20世纪新产物,不是20世纪世界文化媾通以后产生出来的中国文化,乃是东西文化未媾通以前的中国学问。国学是什么,国学有什么,这些话很长,我们先叙述“国学”二字之来源。

国学这个观念,大约产自外国,英文为Sinology,意为中国的学问。日本有“支那学”。中国在前清末年,章太炎先生在日本讲《国故》,“国故”的意义是中国旧有的学问。章太炎先生又有一本著作叫《国故论衡》,这时中国才有“国故”之称。大学里曾有《国故杂志》,曾有“国故概要”的功课。民国十一年章太炎先生讲了一本《国学概论》,于是多少书籍冠以“国学”二字的就“汗牛充栋”了。

要知道国学的意义,先须明了历史的背景。

《国故论衡》书影

世界东方的文化起源于埃及,埃及的文化往北传播到巴比伦。这样地陆续发展,一支由腓尼基传到欧洲,成了欧洲的文明;一支往东,传到中亚细亚、帕米尔高原,辗转东移,成了中国的文明。

欧洲最早的文明产生于古希腊。希腊是个岛国:气候温暖,交通方便,情形有一点像中国的广东。因地理上的关系,所以人多活泼进取,富于美术及理智的情操,以及丰富的理想与想象。

中国呢,从帕米尔高原往东,经过的是平地与高原,山岭及沙漠。河流既少,交通不便。天气寒冷,朔风刺骨。中国民族遇着这样的环境,只有劳动、奋斗,以求生存。中国民族的生活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没有工夫欣赏美术,没有工夫想象许多离奇的东西。中国民族的理想就是实利,外国人说中国是富于意志的民族。

欧洲经过一个长时期的演进,十字军东征,得到更东方的文化。最使欧洲人进步的有两件事:一件是新大陆的发现1492年,这个使欧洲人的精神鼓舞,开辟世界,创造文化;一件是科学发达。这两件引起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工业革命,这才有欧洲现代的文化。

科学的发达,也是培根Francis Bacon偶然创出了归纳法。归纳法在当时是一种信仰,一种宗教,归纳法的运用就发明出来学理与制造。20世纪可以登天飞机,可以入水潜水艇,可以隔千里之远而彼此说话,可以数万里而数小时内传达消息。这个世界变了,不是原有的世界了。

中国呢,经过三代、两汉的文化发展期,以后大致都在紊乱的政治之下。中国的邻邦都是些文化较低的民族,除了印度的文明曾一度到中国,中国如同一个死水的塘,永远保持着静止的文化。这文化的大部分是三代、两汉的产物,自己产生、自己创造出来的。

近代,自从鸦片之战,中国才感觉到“洋鬼子”的威胁;洪杨乱后,中国便开始接受西方的文化。庚子年拳匪之乱,中国本国的缺点完全暴露。从此以后,中国便无论什么,一切崇尚舶来品,大之一国的政治,小之个人的服装,这是一个吸收欧洲文化的时期。

世界的文化本可以有不同的几支,但自欧洲的文化近三百年突进的缘故,世界上别支的文化已不能抗衡。于是欧洲的文化成了世界的文化,其他别支的文化束之高阁,或者变成古玩了,这里面自然包括了中国的文化。

中国吸收欧洲的文化,最初是物质的,船只、机器、枪炮等等曾国藩、李鸿章。继而是精神的、政治的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最后,中国几千年的圣贤垂训,人之所以为宝典,都放弃了,来学欧洲的做人方法五四运动。这个时期,科学的态度普遍于中国的文人学士,大家的意见都趋向一致,就是除哲学外,大概中国的学术一切皆不及欧洲。20世纪的中国已经走上了世界的路,采取了世界的文化做基础训练,而把本国固有的文化做古玩了,国学的起源即在于此。

这样,我们就可以谈到什么是国学了。国学就是那些学问在中国已经走上世界舞台之前自己研究发明出来的学问。所以,国学的范围就包含以往的一切的学问。

国学的范围既是这样广,国学应有的分类如下:

(一)经学 这一种学问包含群经的思想、性质、真伪;训诂上的一切问题,及后世研究的总成绩。章学诚曾说“六经皆史”,今人如胡适之先生等都说“六经皆史料”。六经皆史料这话本不错,但是经学的内容这样的复杂而自成系统,六经的研究自是一种独立的学问。中国几千年的学术史大部分是经学史。

(二)史学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自己摸索出做法与前进的方向,这就是中国的史学。

(三)哲学 哲学家菩萨发心,慈悲为怀,都是想发明出一种道理来,济度众生。中国自汉武帝定儒学为一尊后,再起的哲学家都以发挥孔子的哲学为宗旨,他们的方法都是把自己的经验同圣人的教训找出一致之点。他们有他们的缺点,他们有他们的贡献,这些贡献就是中国的哲学。汉学家说他们把经讲错,只有经学,没有哲学。立在考古的立脚点,诚如汉学家所言,但贡献人生的意义,就不是经学所能包含的了。

(四)科学 中国的科学本不发达。中国的医学是玄学,其他自然科学也几乎等于零。中国的科学比较有价值的就是数学,或者再多一点,天文学。这一部分的精确当然不如欧洲,但是中国有中国的成就,这就是国学。

(五)文学 中国的文学,远自三千年前的《诗经》,近到现代人的白话诗、短篇小说与话剧,自己有自己演进的历史,自己有自己的成就。尤其是中国的单音字,使得中国诗有特殊的音节与表现。中国的文学是中国国学的一支,不了解它,便对于中国的文化的了解有些缺欠,并且中国文学的演进也自有一种学理。

(六)文字学 文字学旧称“小学”,是初学识字的课程。后来字形的变迁与本字愈远,新字制造愈多,已经不能成为学者必修的课程了。到了东汉许慎作《说文解字》的时候,有许多的字说已经失传,而且小学已不为学子所共学。后来音韵的演化,清代考察费了二百多年的工夫。连合音韵与形义,已经不能不独立成一种学问了。文字学就是中国文字变迁演化的研究。

(七)考据与校勘 考据是历史的一部分,不过中国的文化太长,记载的错误太多;有人一生只做了考据的工夫,而没有干到正史。许多考据事业都是经学家干出来的,而不是史学家干出来的。校勘只是一种工作,本算不得学问,不过中国古书错误之多,而且难于校勘,所以校勘中国的古书一定要有许多前人已有的经验,这就是所谓校勘学了。

以上把国学的范围说完。国学就是这庞杂多支的学问的总名。以上七类全通,或者近似全通,然后方能担得起说“通”国学。七类全通,而于七类中之一类以上有专门的研究,方得称为“国学者”。七类无不精通,或者五六类以上都有专门的研究,方得称为“国学家”。我于是慨叹中国言国学之人甚多,而国学家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