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日语教育是指,面向非日语母语者的日语教育。日语教育将日语视为交流的手段。日本日语教育学学者指出,日语教育中包括8个要素:①Who,是指日语教师;②Whom,是指学习者;③What,是指日语,学习的对象(教材、语言材料等);④Which,是指教学大纲的制定;⑤Why,是指教育目的和学习目的;⑥Where,是指课堂,包括课堂运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课堂环境等,即日语教育的场所;⑦When,是指制定教学计划、课时量、课程设计等,与教育进度等有关;⑧How,是指教学法和学习法等。缝部义宪氏强调以人为本的日语教育,脱离人的日语和日语教育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像人与日语、人与教育、人与文化等这样的以人为中心去思考日语教育时,才可能真正理解语言、教育、文化等。至今的日语教育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但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交际教学法中,过于强调学生。外语教育中,学习者固然是主角,但教师也是主角,两者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本书认为日语教师和日语学习者都是日语教育中的重要要素。而要素③~⑧都是与实际教学相关的内容,这些要素都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本书将要素③~⑧的内容定义为更广义的Where。也就是说,日语教育包括3大要素,即日语教师、日语学习者和日语课堂,本书基于这3大要素研究并探讨日语教育的内涵。

本书总共由4部分构成。第1部分,日语教育要素,共3章。分别论述日语教育中理想的日语学习者、理想的日语课堂和理想的日语教师。第2部分,日语学习者特征,共2章。基于实证调查的结果,论述了不同背景的日语学习者的日语学习观和日语学习动机。第3部分,日语课堂教学,共6章。以语言技能课的听、说、读、写、译以及日语实践课为例子,论述了基于资源利用的听力课堂、基于反馈的日语口语课堂、基于合作学习的日语阅读课堂、基于写作信念的研究型日语写作课堂、基于多元立体互动的翻译课堂和基于远程交流的日语实践课堂。强调了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社会资源的统合和合理利用的理念,提倡了以人为本,重视过程的合作学习,尝试了多语言多文化日语远程交流平台的构建。第4部分,日语教师自我发展,共2章。基于因子分析和PAC分析,从量和质两个方面分析了日语学习者心目中优秀日语教师形象和日语教师自我发展要素结构,全方位地探讨了日语教师该如何谋求自我发展。

本书内容包含了笔者多年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成果,其中第2部分的内容是笔者主持的两项大连市社会科学项目的成果;第3部分的内容是笔者主持的4项校级教改项目和教改专项的成果;第4部分的内容是笔者主持的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的成果。

本书在编撰过程中受到了众多同仁、学者、师生的大力支持与帮助,编者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感谢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倾力相助的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的各位老师及同学。感谢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穆红老师,对本书的整体结构等方面提出了诸多宝贵的建议,以及在执笔过程中给予的鼓励。天津外国语大学的初相娟老师、大连外国语大学的时代老师和大连科技学院的方圆老师从教师的角度审阅了本书并提出了诸多建议。同时,编者所任职大学的研究生讨论组的诸位同学的积极讨论也为本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修改意见,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此外,对此处未提及的各位也表示诚挚的感谢。

本书在出版过程中得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鼎力支持和热忱的帮助,幸丹丹老师也为本书的出版提供了许多帮助,在此一并深表谢意。

由于编者的知识水平有限,本书尚存诸多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提出宝贵的批评建议,同时也恳请学术界、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不吝赐教,以助于今后的改进和完善。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