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西方道德哲学通史(导论卷):道义实存论伦理学
更新时间:2024-06-12 15:37:30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哲学探究存在之意义,哲学史便成为存在意义之自身发生与演进的历史。这种历史如果从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历史,即伦理生活的历史来描述,就变成了伦理学史。哲学意义上的伦理学史就是人类存在意义,即人类“道义”存在的实存演历。所谓伦理学通史,就是存在之道义一以贯之地实存演历的历史。本书是邓安庆教授主编十卷本《西方道德哲学通史》的导论卷,“道义实存论”是西方伦理学在20世纪达到其顶峰的实存与伦理相统一的哲学范式。作者邓安庆教授力图以存在论与伦理学相互奠基的关系,将伦理学真正确立为“第一哲学”;以共存伦理的统一性和本真道德的时代差异性阐释道德哲学通史的谱系演变;以正义、爱和自由三大伦理原则的相互关系结合人类历史境遇的时代变迁,阐释道德发展的阶段特色。使读者能对西方道德哲学史有了一个范式性的整体把握和必要的概念准备。
上架时间:2022-11-01 00:00:0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邓安庆
最新上架
- 会员在汉语学界林林总总的柏拉图研究中,本书视角堪称一种别致的诠释,是先刚教授对柏拉图哲学进行整体论述的一个尝试。确切地说,就是从“图宾根学派”(Tübinger@@Schule)基本立场(强调柏拉图的口传的未成文学说)和基本精神(强调柏拉图的成文著作亦即对话录和他的未成文学说的结合)出发,在兼顾柏拉图哲学的表达形式和实质内容的情况下,以柏拉图的“本原学说”(Prinzipienlehre)为线索,勾勒哲学28.6万字
- 会员当虚无成为现代人生存状态的一种映象时,如何走出虚无主义的深渊便成为时代命题。本书系统梳理了尼采、海德格尔、马克思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们克服虚无主义的理论和批判资源,为我们反思和克服虚无主义提供了思想借鉴。克服虚无主义是全球性问题,也是中国问题。虚无主义之于中国,不仅是问题危机的倒逼,也是责任担当的体现。克服虚无主义,需要理论逻辑的建构,更需要实践资源的探索。本书澄清了虚无主义的中国特征、影响程度和发哲学22.5万字
- 会员本书是作者于1931年在耶鲁大学所做的斯多尔斯讲座的文稿。书中提出:伏尔泰、休谟、狄德罗和洛克这些通常被视为近代意识形态先驱的18世纪启蒙思想家,所缔造的“理性时代”实际上远不是理性的,他们从中世纪的舆论气候出发,以新的材料重新建造了另一座奥古斯丁式的“天城”。哲学9.5万字
- 会员本书以吴天岳教授在北大讲授多年的西方哲学课程为基础,分十五讲展示了从前苏格拉底到中世纪盛期2000年间西方哲学发展的整体面貌。上册八讲,梳理了从古希腊哲学开端至普罗提诺的哲学史发展线索;下册七讲,梳理了从奥古斯丁至近代哲学之前的中世纪哲学传统。哲学47.6万字
- 会员本书是作者关于《尼各马可伦理学》的最新导论,覆盖《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重要主题,以亚里士多德的文本引领读者,展示书中的精巧论证和对人事的精微观察。哲学14.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