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汝昌师友书札手迹在线阅读
会员

周汝昌师友书札手迹

周伦玲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历史史料典籍10万字

更新时间:2024-04-12 15:20:57 最新章节:編後記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周汝昌先生(1918—2012)早岁两度就读于燕京大学,后执教于成都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一九五四年返回北京,历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等职。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至新世纪之初,周先生不仅撰写了包括《红楼梦新证》、《诗词赏会》等在内的大量学术论著与随笔、诗词,参与文学古籍的整理和编辑工作,还妥善保存了一批珍贵的文献资料,这就是数量极为丰富的师友翰札与书画墨迹。这批文献资料藴含着丰富的文化与学术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有鉴于此,中华书局编辑部特约请周伦玲女士编选本书,将周先生师友翰札及诗笺、画作较有代表性者按原貌影印刊布,并附参考释文,俾可嘉惠学林,以为相关研究的参考。本书收录张元济、汪鸾翔、夏仁虎、陶洙、胡适、吴宓、顾随、张伯驹、夏承焘、俞平伯、谢国桢、闻宥、商承祚、聂绀弩、缪钺、赵万里、张次溪、钱锺书、陈梦家、林庚、徐邦达、何其芳、启功、吴则虞、陈迩冬、吴晓铃、陈凡、柳存仁、黄裳、唐德刚、夏志清、许政扬等102位学人、作家的书札及书画墨迹近300通(件),每位书信作者均附小传,后附参考释文。
上架时间:2023-12-01 00:00:00
出版社:中华书局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周伦玲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上,有三次被日本人叫做“玉碎战”的,也就是日军被全部消灭的战役,即腾冲战役、松山战役和密支那战役,而这三次战役,全部发生在中国驻印军归国之战中。1943年底,中国驻印军从印度雷多出发,开始了打通中印公路的缅北之战。旅日学者萨苏,首次利用大量日本史料,与中国、美国史料相对照,在《突破缅北的鹰》一书中全景展现了这一场历时400多天、跨越1600多公里的归国之战的全过程,清晰再现
    萨苏历史25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本书是有关蜀学及其文献的简明读本。作者通过重点介绍蜀学的渊源与流变、成就与贡献,重温了蜀学的历史与内涵。通过梳理巴蜀文献的源流与类别,历代学人对于巴蜀文献的收藏、整理与研究,以及精选百部蜀学典籍予以评述,重审了蜀学的文献与精华。作者长期从事巴蜀文献的整理、巴蜀学术的研究,既重视文献的基础,亦强调学术的视野,力求藉由蜀学与文献,重构蜀学的学术体系和文献体系。
    舒大刚 李冬梅史料典籍28.5万字
  • 会员
    64篇文献,近百幅设计稿、老照片、宣传图。工业总论,家具、电器、玻璃、陶瓷器、漆器等概览,相关企业介绍,艺术教育探讨……多角度了解中国近代产品设计的基本面貌,以及“救亡图存”“挽回利权”的时代背景下的感人故事。本书为“中国近代设计史资料选编”丛书之一,聚焦产品设计方面的近代资料,选编64篇来源于近代综合性期刊、行业报刊、行业调查报告等文献的文章,以及近百幅设计稿、老照片、宣传图,并在相关部分附有编
    闫丽丽 刘肖健主编史料典籍15.2万字
  • 会员
    本集刊以学术研究为主,内容主要为域外汉籍中有关语言、文学、历史、宗教、思想研究的学术论文及书评。本辑有日本汉籍研究、朝鲜—韩国汉籍研究、越南汉籍研究、书评几个专题。本集刊以学术研究为主,内容主要为域外汉籍中有关语言、文学、历史、宗教、思想研究的学术论文及书评。本辑有日本汉籍研究、朝鲜—韩国汉籍研究、越南汉籍研究、书评几个专题。本集刊以学术研究为主,内容主要为域外汉籍中有关语言、文学、历史、宗教、思
    张伯伟史料典籍35.7万字
  • 会员
    随着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在过去几十年留存下来的中国墙壁上的老标语将会逐渐消逝,本书作者历时三年,跑遍10余个省市,拍摄了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近60年里各个时期的标语300多条,讲述了标语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细节等。将历史通过生动的图像展现出来,让曾经生活在那些年代的人们缅怀过去,让没有经历过那些年代的人们领略我们特有的历史,是我们的使命。
    陶永灿史料典籍12.9万字
  • 会员
    本书内容分为两部分。部分译自Eighty-FiveYearsoftheShanghaiVolunteerCorps(《万国商团85周年》),记述了万国商团自1853年至1938年的长期嬗变,文献价值颇高,欲了解万国商团者大多会从此书入手。
    徐涛编译史料典籍28万字
  • 会员
    日本战俘政策的突出特点是其残暴性。本书在展示其残暴性的基础上,分五章剖析了大约20万名战俘劳工在军事工程中和煤铁企业里遭受的奴役。日本侵略者对战俘劳工主要实行“军律压伏”,战俘劳工主要以逃跑、暴动等方式展开一条特殊的抗日战线。本书作者在长期的研究中,搜集和保存了关东军宪兵队以及满铁的一批档案文书和大量战俘劳工的口述资料。这些既是作者研究的依据,也作为附录展示在本书之后,供读者参考。
    解学诗 李秉刚史料典籍39.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