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林业生态扶贫脱贫与乡村振兴衔接机制研究:以广西石漠化地区为例
更新时间:2024-05-23 14:00:19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
书籍简介
本研究内容来源于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20FJY018),部分研究成果已形成3篇资政报告并获得省部级领导批示4人次。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从林业产业扶贫、林业科技扶贫、生态补偿扶贫、国土绿化扶贫四个方面系统梳理林业生态扶贫政策。其次,采用线性回归模型与倾向得分匹配法相结合分析林业生态扶贫政策对农户家庭总收入影响程度,结果显示:林业生态工程、林业产业、林业培训等林业生态扶贫脱贫政策体系对农户家庭收入有正向影响。继而,采用层次分析法与因子分析法相结合评价了林业生态扶贫政策综合效果:介于非常满意与满意之间,且偏向于非常满意。进而,选取50个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与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分析业生态扶贫政策与广西石漠化地区乡村振兴政策的衔接程度,结果显示:35.89%、22.62%、32.13%的农户认为林业生态扶贫与乡村振兴的衔接程度非常好、较好、一般,但也存在产业兴而不旺、生态宜居景而不致、乡风文明建设滞后、乡村治理效率不高、科技支撑力度不足等问题。为推进减贫战略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两者工作体系平稳转型,本研究提出了更加符合农村、林业草原、林农实际的2020年后林业生态扶贫成果巩固与广西石漠化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衔接机制。最后,本研究提出广西石漠化地区乡村振兴与林业生态扶贫衔接的保障措施。
品牌:西南财大
上架时间:2023-04-01 00:00:00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西南财大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覃凡丁 奉钦亮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为《上野千鹤子的私房谈话》“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延续初本形式,收录了《朝日新闻》周六副刊“烦恼咨询教室”栏目上的50篇文章。在这个栏目里,上野千鹤子回答了各种读者来信——一无所长的我如何求职?阴晴不定的妈妈让我感到厌烦、丈夫对我的内心毫无兴趣、无法原谅40年前的内衣小偷、我想重启人生……青春苦恼、夫妻关系、母女问题、老年防护,一篇篇来信饱蘸人生酸甜。上野千鹤子简洁明快、一针见血,从女性主义者的社科6.7万字
- 会员中国城市化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一线城市中个人、社区、政府、企业间的关系愈加复杂,与此同时,住房保障、公共空间、社区营造、公私合作(PPP)等问题的讨论也愈发激烈。纽约作为全球闻名的国际都市,是城市发展的“超级试验场”,也有着种种可供参照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背后都有一个城市独特的发展模式。本书以一系列独立成章的短文组成,串联描绘出纽约种种独特或奇异的城市发展现象(比如公共空间的打社科20.4万字
- 会员本书是美国社会学家史蒂文·塞德曼的著作,梳理了从社会学成立伊始至21世纪初期的社会学理论。在清晰明确地概括每个社会理论家、社会理论流派的学说之外,作者还结合写作时的社会环境与背景对各个理论进行了评述,将道德维度加入社会理论,将社会学的种种承诺、概念和知识相对化,试图以此将社会理论带入公共生活的讨论中,融入有关社会世界当下与未来面貌的持续对话和冲突之中。就像作者在序言中所说的:“知识能够让我们的生活社科31.8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本书运用实验经济学方法从社会偏好理论的角度系统研究了社会合作行为,切入点在于把社会合作看做代表社会困境的公共品困境问题,合作行为表现为公共品博弈中的自愿捐赠。本书的核心思想如下:社会成员具有不同程度的社会性,在偏好层面上表现为社会偏好;社会偏好与自利偏好及风险偏好(不确定条件下)构成了个体偏好微观的结构,给定这一偏好结构,个体既是社会的,也是个体的;社会偏好与自利偏好以及风险偏好存在相互作用,或者社会学22.8万字
- 会员本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文城市基础理论的建设与探索,主要研究了城市发展方式、新型城镇化、特色文化城市、资源型城市、人文型智慧城市、都市文化、马克思都市文化、都市美学、城市音乐文化等基础理论;人文城市应用理论的场景与形态主要研究城市兴衰文化机制、草原文化复兴、文化与产城融合、艺术与城市文明、消费城市与文旅融合、文化产业与城市战略、城市文化病、市民广场、城市声音、有温度的城市等应用问题社会学47.5万字
- 会员本书通过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案例研究,深入考察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认同形态,尤其是从人与文化之间的关系,阐释文化认同形成、流变的机制和路径特征,由此反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续在今天所遭遇的问题的本质,继而对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战略提出新看法。本书采用文化认同的研究视角,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续发展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阐释方式。社会学10.9万字
- 会员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其社会建设的历程是我国社会建设的缩影,经历了拨乱反正时期的恢复建制、筹办亚运和奥运时期的探索发展及创新治理时期的快速发展三个重要阶段。本书以北京市改革开放40年社会建设为研究主线,对北京市及16个区40年社会建设历程进行回顾,以社会建设重点事件为切入点对首都社会建设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及区级社会建设相关规划,对新时代首都社会学21万字
- 会员昆山市大力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其发展水平已走在全国前列。目前,昆山已初步建立起统筹城乡和区域、覆盖全民、方便可及、高效低廉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本书即记录昆山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和发展的调研报告。内容结构包括:总报告对昆山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创新因素做出全面的梳理、归纳和分析;七个分报告分别就昆山的公共就业服务、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卫生、公共文化体育、福利救助服务的供给和均等化水平七社会学17.2万字
- 会员本著紧密围绕首都文化中心建设与发展这个中心,以“都市、货币、文化空间与人的发展”为主题,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出发,运用西美尔货币哲学、列斐伏尔空间生产、波特价值链等经典理论,广泛论及首都历史文化街区、中关村创意产业集群、艺术创意产业园区、艺术类博物馆、网络文化空间等重要领域,比较深人地研究了新时代语境下都市文化建设与人的发展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社会学24.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