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唐代粟特人华化问题述论
更新时间:2024-02-04 18:47:33 最新章节:封底
书籍简介
本书内容在唐代入华粟特人的礼俗背景下展开,以华化为主体,胡化、蕃化(突厥化)相伴共生。其主要观点有:入华粟特人以国为姓,即为华化的开始。一方面华化在加深,胡名三字化、汉译雅化以及道家教义的呈现,体现的仍是华化的主流趋势;另一方面,胡族文化特征也以不同方式保留下来,比如吐鲁番文书中的粟特胡名,就有中亚和印度的祆、佛宗教因子。而华化进程并非一帆风顺,突厥化的冲波逆折就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艰曲。
上架时间:2016-08-01 00:00:0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王睿
最新上架
- 会员几千年来,人类社会经历的革命和危机有什么共同规律?每一次政权解体和崩溃是否有迹可循?美国为何会在21世纪20年代突然经历动乱的高峰期,而下一次的政治危机又将在何时降临?为了揭开历史周期的面纱,历史动力学开创者彼得·图尔钦基于汇编的史料记录,采用数据科学的方法和建模手段,追踪复杂的社会系统中不同“运动部分”之间错综复杂、相互作用的网络,试图找到和平与冲突周期性交替的根源所在。在书中,图尔钦首先回顾过历史17.3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在侵占地区实施奴化教育,作为其侵略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一种手段。本书运用大量档案资料,从初、中、高等教育,社会教育及留日教育等几个方面分别论述了汪伪统治区奴化教育的方针政策及其具体实施情况,对汪伪统治区奴化教育系统做出了全面阐释,对这一地区抗战爆发前和抗战结束后教育的发展情况也进行了概述。史学理论33.7万字
- 会员《文化传播与文化建构》为《世界历史评论》丛书第2辑,分为“专论”“评论”“专题论坛”和“文献与史料”四个栏目,收入重要学术研究论文13篇。本辑收入美国史学者李剑鸣、法国史学者郭华榕和洪庆明、罗马史学者刘津瑜等多位知名学者的精彩文章,力图从文化的传播、接受,以及建构的角度,呈现当下世界史研究的新发展、新趋势和新史料,视角丰富多元,不仅能反映国内外这一研究领域的研究趋势,也能呈现其最新的研究成果,极具史学理论20.1万字
- 会员刻工研究一直是传统文献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书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对清代刻工作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研究的专著。全书共分五章,分别对清代刻工的题名方式、数量与分布、组织运作形式、代表性刻工的刻书活动及他们与出版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写样者、刻工对清代版刻字体风尚的影响等问题展开全面而系统的阐述。全书一方面立足于版本学、目录学等传统文献学科,搜集与整理了数千条刻工题名材料,从而奠定了比较深厚的文献基础;另一史学理论26.1万字
- 会员本书选择了元明清戏剧中重构次数较多,且具有典型性的项羽、刘邦、萧何、张良、韩信这五个人物展开研究,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楚汉战争中人物的重构缘由、楚汉战争中人物的重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元明清戏剧重构对《史记》及中国文学的意义。史学理论13.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