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2020—2021年中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蓝皮书(精装版)
更新时间:2024-01-25 18:17:03 最新章节:封底
书籍简介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背景、建设要求和17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进展,以及江苏省、河南省、四川省、湖北省、江西省、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山东省、湖南省、安徽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福建省、云南省14个地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情况。希望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了解我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的基本概况、取得的成效及未来发展趋势。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背景、建设要求和建设进展。希望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了解我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的基本情况、取得的成效,以及美好前景。
上架时间:2021-11-01 00:00:00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编著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通过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餐饮业发展的经验,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产业的挑战与机遇,从公共卫生安全、产业生态化发展、政策法律化等视角研究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政策转型问题。经济13.3万字
- 会员庆阳农场地处张广才岭西麓、交通末梢死角,在黑龙江省农垦系统中属于既小又弱的农场。垦区扶贫主要是系统扶贫、产业扶贫,通过扶持贫困农场,实现产业发展和民生条件改善,促进和带动农场职工脱贫致富奔小康。本书以庆阳农场为调研对象,基于农垦地区农场特殊的体制机制背景和产业扶贫政策要求,客观分析庆阳农场贫困问题现状、产业扶贫实践和成效,总结庆阳农场产业扶贫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经济6.2万字
- 会员本书以高端服务业为研究对象,以高端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和集聚效应两个方面为主线,运用新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高端服务业集聚的变化趋势、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和集聚效应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验证。在理论方面,利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构建了四个理论模型:高端服务业集聚形成机理模型;高端服务业集聚、空间知识溢出影响制造业升级的机制模型;高端服务业集聚、研发要素流动影响自身产业竞争力的机制模型;经济14.3万字
- 会员本书是“中国特殊资产50人论坛”的年度报告,由论坛组织行业内理论和实践领域的专家,围绕我国特殊资产行业的生态体系,对行业发展历程、政策环境、资产出让方、资产买入方、资产交易市场、互联网交易模式创新、特殊资产投资人、特殊资产处置模式及典型案例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和介绍,并对未来可能的一些创新方向进行了展望。本书旨在全面反映我国特殊资产行业的发展情况,期望能够给监管部门、实务界以及对特殊资产行经济15.2万字
- 会员贵溪村是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民族村寨,为省级贫困村。本书通过对贵溪村入村入户调研,了解村庄的基本情况、贫困现状、致贫原因及其演变,着重阐述了村庄在政府主导下的扶贫脱贫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成效,并针对村庄实际提出村庄发展的对策建议等。书中还阐述了贵溪村如何在省、自治州扶贫攻坚政策措施集中发力,县乡帮扶惠农办法层层跟进落实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惠泽下逐渐走向摆脱贫穷并融入全面建成小经济10.6万字
- 会员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班组的生产管理与技术管理,班组质量管理与控制,班组生产设备及工艺装备的管理,班组的物料管理,班组的经济核算,班组的基础管理工作,班组的安全生产与环境管理,班组长的培养与选拔。本书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实际案例,可供企业生产一线的班组长自学阅读,又可作为企业培训班组长的参考教材。经济7.4万字
- 会员赛迪智库无线电管理研究所重点聚焦信息领域未来产业的相关研究,从未来产业概念、国内外未来产业发展情况梳理和总结切入,注重研究国内外未来产业的发展动态和趋势,持续发挥对政府机关的支撑作用,着力提升区域、园区、企业、人才和研发机构等未来产业发展核心要素的服务能力。本书在总结全球及中国未来产业整体发展概况的基础上,从政策环境、行业发展、重点区域、特色园区、企业运营、高校动态、前沿机构等多个维度对中国未来产经济14.5万字
- 会员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流域占江西省面积的97%,它的发展对于江西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环鄱阳湖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演变与绩效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书基于地理学三大定律、水资源约束理论、城市规模等级理论和城市异速增长理论,运用分形模型、门槛模型、情景模拟法、DEA-Malmquist模型等方法,探索水环境约束下的环鄱阳湖城市群规模结构演变的过程及绩效,以期为经济8.3万字
- 会员20世纪的上半期,在中国兴起了一场由知识分子主导的声势浩大的乡村建设事业,学术界称之为“乡村建设运动”。作为一种改良主义实验,它希望在维护既存社会制度的前提下,采用非暴力的方式,通过兴办教育、倡导合作、地方自治、公共服务和移风易俗等措施,拯救日趋衰弱的农村经济,刷新中国政冶,复兴中国文化,实现“民族再造”或“民族自救”。在实践层面,“乡村建设运动”的思想通常与国家发展的战略、政策、措施密切相关,并经济17.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