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雀花王朝:1215在线阅读
会员

金雀花王朝:1215

(英)丹·琼斯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历史世界史17.3万字

更新时间:2022-09-01 18:29:20 最新章节:注释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1215年,约翰王被迫签订了《大宪章》。在800多年后的今天,《大宪章》仍然发挥着作用,它包含了世界各国都信奉的现代法治的核心要素。1215年出现了《大宪章》,但《大宪章》远远不能代表1215。翻开本书你将了解到:大权在握的约翰王竟然酷爱女装,在位期间,他曾多次穿着祖母玛蒂尔达(Matilda)皇后的加冕礼服,出现在公开场合;中世纪的人们也爱修马蹄,当时的马匹极其珍贵,必须精心照料,包括经常更换马掌;教会严格规定神的仆人不应杀人,教士不能使用带刃的武器,可在“布汶之战”中一位主教仍然能够用一件钝器砸碎一个人的脑袋,教士们也都挥舞着狼牙棒和棍棒而非刀剑;中世纪君主的直白绰号承载了不同荣誉与命运,狮心王理查严厉有效的治理使王权鼎盛;短斗篷王亨利穿裁剪得比传统斗篷更为整齐的斗篷;短袜公爵罗贝尔喜爱风儿拂过腿部的感觉;约翰王年轻时不得不忍受被称为“无地约翰”,在失去诺曼底后,又被戏称为“软剑约翰”。1215年作为一个历史切片,展现着屠戮与忠诚,英勇与诡诈。既有王权贵族的尔虞我诈,更有中世纪神秘的民众日常,这一年浓缩了中世纪英格兰的风貌。
品牌:磨铁数盟
译者:欧阳瑾 邓雄
上架时间:2022-09-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本书数字版权由磨铁数盟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英)丹·琼斯
主页
  • 1215年夏天的某日,在泰晤士河畔的兰尼米德,“失地王”约翰在一群封建贵族的逼迫下,签署了一份虽然双方都不甚满意、但终将改变后世的文件——1215年《大宪章》。这份文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不但确定了“人身保护”的概念,还把原本不可一世的王权关进了笼子里,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可问题是,时间都过去八百多年了,人们为什么还在谈论这份内容枯燥乏味、充斥着技术性细节的文献?在本书中,英国著名历史学家
    (英)丹·琼斯普及读物8万字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收录了包括由哈佛大学汪悦进教授、复旦大学葛兆光教授、南京大学周宪教授,ITatti研究中心乔纳森·纳尔森教授、FabrioNevola教授、佛罗里达大学邹晖教授、清华大学刘晨教授以及几位青年教授的论文。这些论文是从“意大利文艺复兴与中国文化振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20多篇论文中挑选出来的。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由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与哈佛大学意大利文艺复兴研究中心(ITTATI)联合主办,以“中国
    (美)乔纳森·纳尔逊 周宪主编历史14.5万字
  • 会员
    破译战争基因背后的财政密码,解读国力棋盘上的科创布局;所有的危机最终都会转化为财政危机;地缘政治背后,是钱的政治。
    徐一睿历史12.8万字
  • 会员
    本书描述的是1917年至1921年的美国社会,那是一个充满尖锐矛盾的特殊时代。一方面,一战的阴云扩散到美国,带来了大量战争用品订单,而同盟国与协约国双方的间谍和政府势力都试图把美国拖入自己的阵营。另一方面,大规模生产带来了劳资矛盾,工人罢工,左翼力量与和平主义者反对参战。于是,一场国内“战争”首先打响,交战双方泾渭分明。一方是美国总统、邮政局长、议员、财阀、工厂卧底,以及受到极端民粹主义煽动的暴力
    (美)亚当·霍赫希尔德历史22.7万字
  • 会员
    《韩国研究论丛》为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连续性出版物。本辑分政治外交、历史文化、社会经济三部分,论题涉及俞吉浚国民观与国民启蒙教育思想、朱子人心道心分判、儒家伦理对中韩女性的影响、美国对韩国输油管产业“特殊市场状况”的认定及其对中国的影响、韩国政务社交媒体发展经验、韩国青年的择业观和创业认知、“中朝韩经济圈”建设、韩国经济模式解读、韩国欧亚战略、新世纪以来俄韩关系、韩国地方政府的对华外交等
    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编历史19.7万字
  • 会员
    本书分为国情纵览、政治环境、经济状况和双边关系四篇,分别介绍了印度尼西亚的自然地理、历史人文、风俗习惯、政治体制、司法环境、政策导向、资源状况、外国企业、金融市场、经贸关系、华人华侨等方面,附录还给出了该国在世界银行发布的各国营商环境排行榜中的排名,以及我国驻外使领馆的联系方式。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编历史4万字
  • 会员
    本书以30个章节串联起法兰西跨越2000多年的历史。从公元前600年马赛利亚城(马赛的前身)诞生到2024年巴黎奥运会举办,从法兰克王国创立者克洛维、圣女贞德、“阿维尼翁之囚”教皇、“太阳王”路易十四、“科西嘉怪物”拿破仑、“老虎总理”克雷孟梭、“永远的将军”戴高乐,到大革命的群众、“五月风暴”的学生、罢工运动的工人,成百上千的人物、事件交织缔造了法兰西波澜壮阔的历史。
    吕一民历史15.7万字
  • 会员
    本书汇聚了于可先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主要从历史学视角剖析了中世纪西欧和中欧的信仰问题及相关思想运动的影响。改革开放后,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逐渐深入,于可先生便是其中的领军人物。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为基石,展现了中国特色的研究成果,不仅标志着中外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的新篇章,还聚焦于人们的精神生活,理性探讨了西欧社会的思想历程。本书的学术性和历史深度,对于研究相关问题及了解我
    于可历史25.2万字
  • 会员
    奥斯曼帝国是近代中国人认知世界与反观自我过程中的一个特殊“他者”。本书在系统梳理近代国人奥斯曼帝国认知的历史背景与文献来源基础上,从“奥斯曼帝国的知识记述与流播”“奥斯曼帝国形象与国人的自我认知”“奥斯曼帝国发展之史的借鉴与思考”三个层面加以把握,认为奥斯曼帝国知识的引入给近代中国带来了诸多新的变化,也折射出中国社会发展的诸多特点。近代中国人的奥斯曼—土耳其认知史,实际上也是中国人的自我认知史,是
    陈鹏历史19.9万字
  • 会员
    2017年纪伊国屋人文大奖,加藤阳子“战争三部曲”收官之作,被世界三次追问“选择哪一边”的日本,为何总是滑向战争?深入剖析日本战争之路,揭秘日本战争背后的外交失误。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世界曾经通过三次外交事件考验日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然而,日本最终都没能选择正确的道路。本书是日本东京大学历史学教授加藤阳子“战争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以外交交涉为切入点,围绕日本历史上的三次选择,即如何处理“
    (日)加藤阳子历史1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