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之歌在线阅读

森林之歌

(加)苏珊娜·西马德
开会员,本书8折购 >

文学外国随笔22.9万字

更新时间:2022-08-17 15:37:54 最新章节:图片权利说明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她是森林的女儿,从小在森林中长大。从女伐木工到提出新观点的年轻女科学家,在女性备受歧视的领域,她屡遭排挤打压,仍抱着一腔热爱坚韧前行,成了广受认可的“树维网之母”、森林生态领域当之无愧的大咖。她曾痛失至亲,家庭破裂,也曾罹患重疾,是深爱的森林和家人好友给她力量,治愈创伤,助她恢复活力。在这本书中,西马德讲述了自己的独特人生旅程。她的人生与探索森林隐秘地下网络的研究并行。森林中的树木与真菌互利互惠,构建一张错综复杂的“树维网”,就像我们的神经网络或者互联网一样,养分、水分都能通过它传递;树木之间借此交流信息,守望相助。树维网的中心是母亲树,它们用强大的力量连接并维持着周围所有的后代。在一片有活力、能自我复原的森林中,竞争关系并非永久的主题,树木之间、树木与真菌之间的合作关系远比我们想象中重要,利他才能自利。人类同样如此,我们与亲人、爱人、朋友之间的关系交织成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为我们提供难能可贵的支撑和帮助,是我们前行中不断回顾和汲取能量的根源。这本书会永远改变我们看待树木的方式,也赋予我们治愈创伤的力量。
品牌:中信出版社
译者:胡小锐
上架时间:2022-06-01 00:00:00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信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加)苏珊娜·西马德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拥有一个终其一生都在享受生命带来的所有乐趣,无缝切换于拳击手、斗牛士、战地记者、丛林猎人、海上渔夫、诺奖作家的硬核父亲,是怎样的感受?一个对孩子的体重和稿子的页数一样烂熟于心的伟大作家,如何让书信成为照射到父子关系上的一束光?本书是海明威与次子帕特里克近三十年通信的精选集。这些家书始于帕特里克四岁那年收到正要赴东非游猎的父亲的第一封信,止于1961年那个被一支霰弹枪结束了一切的夏天。父子两代人通过
    (美)欧内斯特·海明威 (美)帕特里克·海明威文学12.6万字
  • 从秋天到春天,在英格兰东部一片平坦的湿地上,J.A.贝克追逐着游隼的身影。他沉迷其间,痴痴地追随这种鸟,观察它们——在天空中,在地面上,追逐、捕杀、进食、休憩……在日复一日的追逐中,他作为人类的意识逐渐消融,无可避免地被一种鹰的意识所取代……这并不是一本关于观鸟的书,它是一本关于如何成为一只鹰的书。关于一个人,渴望成为人以外的存在。
    (英)J.A.贝克文学12.4万字
  • 会员
    本书收录了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一九七〇年至二十一世纪初的随笔作品,包括书评、文论、创作谈、讣告等等。这部随笔集更像一本非正式的自传,为读者展示了一段充满好奇的人生。她是一位诙谐的评论家,对厄普代克、安吉拉·卡特等人的作品提出颇为独到的见解;她也是一位冷静的怀疑论者,对加拿大历史和小说中“女性的不良行为”保留自己的观点。她的人生就像她的叙事一样精彩:闹鬼的农场、厌女的采访主持人、食物中毒的北极探险、全
    (加)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文学22.6万字
  • 休息就像天空中的一朵轻柔云彩,在不经意间就悄悄地流逝。这个短暂时间像是歌剧的中场休息,像是足球赛中的中场休息,或像是每节课之间的下课休息。休息一下像是无关紧要的间隙,一个被规划好的日常生活中的空隙,好似一时兴起的心情,有时难以忍受。毕竟,重要的是发生在之前和之後的事情,不是吗?我们对休息本身如此缺乏关注和爱,是不值得的。事实上,它是一个真正的惊喜袋,一个充满了意义和内涵的宝库,赋予了我们的存在的生
    (德)安德烈娅·格尔克文学4.7万字
  • 会员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希梅内斯,曾在人生低谷期和一头名为小银的小毛驴作伴。小银天真而有灵性,是作者孤独的时候亲密的伙伴。他们一起走过山川小河,感知所有细微的美好:朝阳、晚霞、玫瑰色的云,也感知每一种生命的死亡:金丝雀、老马、小女孩,以及小银。整本书交织着爱与陪伴、孤独和生命的感悟,配以五十余幅治愈彩插,温暖动人。《小银和我》与《夏洛的网》《小王子》并列世界三大心灵读本。如果在你的纯真岁月里,也曾有一个可
    (西)胡安·拉蒙·希梅内斯文学6.4万字
  • 会员
    “通过了解别人,我也了解了自己。”在每一场对话中,挖掘你自己可能都不知道的可能性。这是谷川俊太郎与6位时代智者的人生对谈集。这是只有对话才能记录下来的珍贵记录。他与父亲谈人生、孤独、家庭、理想、生死,与语言学家谈韵律、语言的演变,与诗人谈书籍、艺术,与社会活动家谈语言的用处、教育,与邻居阿姨谈童年、文学……这些对谈轻松又自在,谈论的内容却是深刻且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阅读一字一句,如同亲临对谈现场,
    (日)谷川俊太郎文学10.5万字
  • 会员
    “债务”从来不仅仅是一个政治经济问题,也不单是CEO、国家元首、对冲基金经理人或抵押贷款人要关心的事,它更是一个与现代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问题。对债务与财富的研究,影响着我们一直以来的思维方式。在《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中,阿特伍德以有限的篇幅深入探讨了债务这一古老而重要的话题,将其置于宗教、文学和社会结构的层面加以剖析。本书既是别具一格的经济史讲稿,又是关于道德、政治、神学的文学作品,囊括了
    (加)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文学10.6万字
  • 曼哈顿上东区的私立学校,是资产排名位于前1%的富豪们的角斗场。这里的精英父母利用高超的手腕精心运作,为孩子争取常春藤联盟为数不多的宝贵席位,上演了一出出光鲜而残酷的育儿战争。作为哈佛大学毕业生,布莱斯·格罗斯伯格迅速成为备受纽约上流阶层青睐的金牌家教。她的秘密武器不仅是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她了解这些“盖茨比”的焦虑所在:在新镀金时代,财富非但没能让他们自在,反而助长了他们对阶层下滑的恐惧。“天下父
    (美)布莱斯·格罗斯伯格文学12.1万字
  • 每年数百万人踏上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宏伟的大理石楼梯一睹其中的奇珍异宝。但只有寥寥数人能不受限制地探访博物馆的每一个角落,他们就是穿梭其中的保安。帕特里克?布林利曾在《纽约客》杂志拥有令人羡慕的一份工作,不曾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他们的一员。在哥哥患癌症去世后,他发觉自己失去了继续生活的力量,于是他辞去《纽约客》的工作,到他所知最美的地方寻求安慰。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这个暂时的避难所最终成为他的第二个家,他
    (美)帕特里克·布林利文学11.6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女权主义者、文学批评家和大众文化理论家总是忽视浪漫主义阅读。他们声称,“浪漫情节”会促进女性读者对男人的依赖,以及对流行文化所传达的压制性意识形态的接受。珍妮斯·拉德威挑战了这一说法,认为批评的注意力必须从孤立地考虑文本本身,转移到阅读背后那复杂的社会事件上。《阅读浪漫小说》一书因其革新性、突破性的人种志调研方式而获得了极高的赞誉。在针对流行艺术的研究领域,本书具有不可替代的参考意义。这本里程碑式
    珍妮斯·A.拉德威外国随笔24.2万字
  • 会员
    文学图像学是一门新时代的新学问。“文学与图像的关系”是包括文学理论在内的整个文学、文化和知识界普遍关注的话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文学图像学”提倡文图并重,不同于单纯的文字文本的考察,从文学直视图像,或从图像反观文学;主张从文学研究的本位立场,以图像研究为重点,以图文关系研究为核心,并围绕文学图像的生产、呈现、消费、传播、演变等历史语境,探索图像叙事的功能,以及梳理不同文化语境中文学图像的交流与互
    王邦维 陈明外国随笔27.9万字
  • 会员
    《常青藤绘本馆:哼一首六便士之歌(彩色精选版)》是英国十九世纪末最受欢迎的插画家之一——伦道夫·凯迪克的经典绘本合集,囊括了他一生中最受欢迎的几部经典绘本作品,如《杰克建了座大房子》《约翰·基尔平趣闻》《哼一首六便士之歌》等,其中《约翰·基尔平趣闻》和《哼一首六便士之歌》最广为人知,美国著名的凯迪克奖奖章正面的图案就是《约翰·基尔平趣闻》中约翰骑在马背上飞驰的图案,而奖章的背面则是《哼一首六便士之
    (英)伦道夫·凯迪克外国随笔5951字
  • 会员
    本书是经典与解释辑刊第46期,论题为“伊索寓言中的伦理”。在古希腊传统中,伊索据说是个希腊外乡人(色雷斯人或弗里吉亚人),他的相貌极其丑陋,生活于公元前六世纪,最开始是个萨摩斯岛上的奴隶,最终却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解说技巧赢获了自由。无论这个人物是否真实存在,截至公元前五世纪,我们已经开始看到,关于一段非凡的生死经历的种种传说已经开始结晶在伊索这个人物周围,与此同时,“寓言”这种“较低”的文体开始被归
    娄林外国随笔20.2万字
  • 会员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中西部小子盖茨比到东部闯荡一夕致富,他在自己的豪宅夜夜宴客,俨然慷慨荒唐的富豪大亨,他梦幻地看着纽约长岛上一座闪着绿光的灯塔,寻觅着他梦寐以求的女人黛西。然而,冰冷的现实容不下飘渺的梦,到头来,盖茨比心中的女神只不过是凡尘俗世的物质女郎——当一切真相大白,盖茨比的悲剧人生让尼克对东部浮华的名流生活梦碎,幻灭才是永恒。
    (美)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外国随笔10.5万字
  • 会员
    20世纪以降,比较文学的发展备受争议,尤其经过批评理论的形塑之后,越来越脱离文学本身,从而陷入学科危机。当前重提世界文学观念,当为应对危机局面的尝试。如何理解和界定“世界文学”,已成为寻求新的世界秩序和文明格局所不可或缺的观念视野。重新打开理解“世界文学”的思想方式,乃是当今学术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为了共同探讨这一核心议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于2015年举办第三届“思想与方法”国际高端对话暨学术论
    方维规外国随笔30.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