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的犹太民族在线阅读
会员

虚构的犹太民族

(以)施罗默·桑德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历史民族史27.5万字

更新时间:2021-08-27 14:48:47 最新章节:译名对照表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谁是犹太人?《圣经》为何会成为记录一个民族起源的可靠史籍?以色列人是犹太民族直系的后裔吗?本书以色列著名历史学家施罗默·桑德引发全球热议的代表作,也是一本批判性民族史,它拆解了犹太人的整套民族记忆架构,大胆地批判了人们广泛接受的叙事和历史话语,运用现代民主主义理论澄清了古老的神话。本书认为,大多数犹太人的故土遍布中东和东欧,这些分散的犹太人群体之间能形成一个犹太民族,进而成为一个犹太国家,原因只可能是因为,他们运用了被改编过的历史。以色列人的民族认同具有强烈的排他性,这种情况并不是一直存在的,而是始自19世纪下半叶,由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等发明出来的。无论是了解以色列的过去、中东的现状,还是解决争端、构想未来,本书都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年度最勇敢著作”之一。——特里·伊格尔顿一本杰出的书……所有想了解当代中东的人都应阅读这本书。——托尼·朱特融动情与学识于一体的书籍未必能改变政治局面,但假若它们可以,本书将是其中里程碑式的著作。——埃里克·霍布斯鲍姆
品牌:中信出版社
译者:王兴 张蓉
上架时间:2017-03-01 00:00:00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信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以)施罗默·桑德
主页
  • 何为“以色列地”?它既不是当代作为民族国家的以色列国,也不是历史上新月沃地出现的犹太王国。它是不同历史时期的犹太复国主义不断累加、增添的历史概念,它的边界不断浮动,为当代以色列国扩张领土提供了历史合法性。《虚构的犹太民族》出版之后,施罗默·桑德并未想到,在21世纪初还有如此多批评家引述历史权利的说辞,为犹太复国主义的殖民活动辩护。本书即是对这些质疑的回复。作为一个应由犹太人民统治的、变动着的领土空
    (以)施罗默·桑德世界史16.4万字

最新上架

  • 会员
    罗敏军《远渡加勒比》所撰内容,是发生在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那是中国最悲惨的年月。1840年“南京条约”后的时代,清政府在外国列强压力下,被迫开放海禁。1845年左右起,先是闽省的厦门港、粤省的广州、汕头港开始了向美洲出口苦力的“贸易”;1852年后,香港、澳门的洋行也参与了“苦力贸易”,把华工运往南洋和南美。华工主要来自闽、粤两省的民人。罗敏军的祖父罗定朝,就是1906—1910年间,成为赴
    罗敏军历史9.2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本书利用我国和韩国保存的元代文史资料结合图书馆藏家谱文献,对元代内迁畏兀儿氏、廉氏两个文学家族的形成与变迁情况进行了详细地考论,时间上跨越元明清三朝。元代早期从高昌回鹘内迁的氏、廉氏家族在不断地学习、传承儒家文化,尽管后来分化为隶属不同民族的多个支系,但在家学传承方面数百年来连绵不绝,见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下华夷涵化的过程。本书对编寨于清代的侠氏、廉氏家族的家谱文献进行了详细地考证,显示出作者
    杨绍固民族史16.8万字
  • 会员
    满洲(今称满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资格最老的民族之一。十六世纪初期,在建州女真基础上,吸纳女真诸部、蒙古、朝鲜、尼堪(汉人)等部分民族,形成了新的满洲民族共同体。《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系满洲本部族组织、文化、心理认同的一部“钦定”法典,彰显了满洲“乃国家根本”,为“首崇满洲”提供了依据。满洲贵族既坚持本民族的特质,对新成员实行“满洲化”;同时推行“汉文化”化,接续中华文明统绪,实现了本部族的双重构建
    徐凯民族史26.3万字
  • 会员
    本书通过深描布岱族群重建族群交流传统方式的现象,聚焦于探索这一族群在仪式与日常生活当中所表现出来的族群交流的诗性智慧,旨在寻找在现代性语境中族群交流的可能性。案例观察的重点在于阐释桥仪式、侬峝仪式与歌坡活动等三种仪式的族群交流行为。在作者看来,布岱人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建族群交流的形式与内容,取决于他们如何面对现代性而寻觅自己的诗性智慧。当神性与诗性汇聚成为一股敬畏交流、渴望交流的原动力之时,充满敬畏
    何清新民族史13.9万字
  • 会员
    瑞士民族在国家生存、建立到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多样性,而同时在整个欧洲大陆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瑞士民族矛盾则常常与国外矛盾、宗教矛盾等纠结在一起。瑞士在欧洲处于王朝统治时期时,就有一批渴求自由与平等原则的不同族裔的人奠定了一种共识基础,形成了其国家的联合体雏形。本书重点探讨了瑞士通过制定中立政策,经过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的洗礼,成立了共和国,使其建立起一个具有现代性的“多民族的非民族国家”。
    马丁民族史31.7万字
  • 会员
    本书以国家民委“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调查研究”课题调研为基础,用实证研究方法描述保安族族群意识的历史演变过程和现状,分析国家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对人们族群意识所产生的影响,讨论在具体的族群关系情境中归属意识的决定因素、群体边界的变动和人们在群体关系层面的互动,揭示“保安族何以成为保安族”的社会机制,并探讨“族群”与“民族”的关系、现代民族一国家背景下的族群意识演变等理论问题。
    菅志翔民族史29.4万字
  • 会员
    本书以主要分布在云南和四川境内的四个纳西族聚居地云南的丽江、香格里拉和四川的俄亚、达祖为重要案例点,通过对东巴文化的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现状进行的大量田野调查和资料整理,并结合民俗文化生活的描述对案例点进行呈现和分析,展现了一个“文化与旅游”的旅游人类学分析视角;同时,对旅游展演内涵、本质、类型及其社会文化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探讨旅游展演与活态保护之间的互动关系基础上构建出文化的活态保护机制;不仅
    光映炯民族史20.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