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传播:媒介、公众与社会在线阅读
会员

环境传播:媒介、公众与社会

高芳芳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社会科学新闻传播出版16.3万字

更新时间:2020-02-21 17:42:44 最新章节: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主要考察了在风险社会中媒体、公众与机构在环境传播中扮演的角色,重点关注:(1)环境传播的发展渊源与研究现状,系统梳理国内外现有的环境传播研究;(2)大众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纪录片)对环境议题的建构及媒体功能的体现;(3)新媒体(门户网站、社交网站、移动媒体)对环境议题的建构及在政治层面对公民社会、环保公共领域发展的推动;(4)从社会风险的角度探究环境事件中利益相关方的表现,研究政府、企业及环境NGO组织如何借助媒体平台推进环保意识普及与环保运动等。
品牌:浙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6-10-01 00:00:00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浙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作为首都,北京在运用和整合各类媒体资源塑造城市形象、推动文化发展和增强软实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也承担着文化发展和增强软实力的传播重任。本书城市传播中信息传播渠道——“媒介”作为研究的核心内容,结合新媒体的特点及其与传统媒体的互补与互动,关注和讨论了如何在日常传播及重大活动中选择、利用适合北京城市形象传播的媒体,以实现有效的媒体组合。
    谭宇菲社科12.7万字
  • 会员
    《格萨尔》史诗的传播活动遵循了科学的传播规律,神秘性仅是一种表象。艺人在传播史诗的过程中,会受到来自政治、经济与宗教等领域的外部制约。史诗本体就是一个巨大的、开放性的信息库,为百姓提供了必要的生存与生活信息。史诗的主题变化是一种“与时俱进”的主动适应性行为。史诗受众群体具有明显的群体特征与阶层差异,受众的接受活动是一个主动性与被动性相结合的综合过程。艺人、僧人、史诗内容、传播技巧、传播对象与受众个
    王景迁社科12.7万字
  • 会员
    建设性新闻是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立足于公共生活的一种新闻实践或新闻理念。较之于传统新闻学,建设性新闻强调的是从关注现象,到发现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从告知信息,到参与对话、推动社会发展,赋予新闻信息以社会意义和公共价值,从而提升新闻媒体的社会影响力。本书精选了当前欧美建设性新闻发展中的数十个典型案例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希望为中国的建设性新闻发展提供思考,进而产生共振、形成互鉴。
    殷乐 唐绪军编著社科17.8万字
  • 会员
    本书探讨了建构全球媒介伦理的理论基础、全球各国媒介伦理规范、基于儒家伦理的媒介伦理建构等诸多问题,理论层面分析一种最底标准的伦理规范存在的可能性,继而围绕全球134篇媒介伦理规范共通准则、中外媒介伦理规范的对比、儒家伦理与媒介伦理等层面进行分析,以一种“尝试的、努力的”姿态来探讨媒介伦理规范,提出12个方面的伦理准则,涉及媒体权利与责任、真实、消息来源等,形成了一份“全球媒介伦理规范”文本,从而回
    牛静社科15万字
  • 会员
    《中国传媒经济发展报告(2020)》以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经济研究所(IME)为核心,联合国内学界、业界、政府部门等众多专家编写而成。本书针对中国传媒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积极探索传媒内容生产创新、传媒市场发展、传媒新业态、传媒规制、学术教育等层面的问题,深入挖掘2019年中国传媒经济的年度热点、最新动态、创新业态,并对2020年传媒经济发展态势进行展望。
    卜彦芳主编社科20.8万字
  • 会员
    本书聚焦新媒体,精选作者历年研究成果,包括《基于关系视角的媒介平台》《新兴媒体不是“媒体”》《论社交媒体的关系转换》等28篇文章。全书从网络与新媒体研究、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与分析,涵盖电视节目形态构成、传播裂变、意义经济、媒介平台、社会化传播等。书末为学术探讨与研究心得,讲述作者关于新媒体研究的范畴、路径与问题等方面的研究经验。
    谭天社科20.2万字
  • 会员
    本书从媒介传播的视角出发,聚焦和剖析当下的流行文化现象。就范式而言均为实证研究,集合了作者这些年在流行文化领域的实证探索,主要包括文本分析、民族志、焦点小组、视觉修辞批评、批判性话语分析、问卷调查和产业分析。将原本不同的研究结集起来,形成合力,既是对方法的实践与反思,也折射出传播学科的范式争论与路径选择。
    张潇潇社科9.2万字
  • 会员
    2015年4月20~24日,“华文学术期刊发展趋势国际研讨会”在澳门理工学院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内地、台港澳地区及美国、加拿大、德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华文学术期刊界知名主编、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可谓名家荟萃,成果丰硕。与会嘉宾围绕“华文学术期刊发展趋势与战略”“学术评价与期刊评价”“华文社科学术期刊与国际化”等专题展开了充分的研讨。本书即此次研讨会论文结集。
    李向玉主编社科44.8万字
  • 会员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基于自己供职的单位的视角撰写的关于新闻工作的论文,大多数文章都已在《新闻战线》《中国记者》《实践与思考》等刊物公开发表,第二部分是作者撰写的对社会热点的时评文章,全都发表在作者供职的《工人日报》上,时间跨度为1998年至2004年。这些文章折射了新世纪以来传媒格局、媒体业态发生的深刻变化,凸显了互联网传播时代主流媒体对于内容的定义与把握、内容的生产与分发等核心问题的
    刘家伟社科9.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