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通向彼岸的路:中国现代诗歌中的生存探寻(1917~1949)
更新时间:2019-01-04 12:33:14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生存探寻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种创作现象,中国现代诗人身处价值转型时期,失去了终极价值关怀,遭遇虚无,于是在诗歌创作中开始了精神探索之旅,为生命寻求存在的意义。此在的本质在于去存在,在于生存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本书的基本思路:这是一条思的道路,而不是一系列僵死的概念和形而上学的理论观点。同时,作为文学史研究,应该从历史出发,来自西方的理论只能是一种方法、一个视角,对于存在主义理论更是如此,脱离存在者的具体境遇照搬他人的理论观点只能是削足适履,有时甚至是南辕北辙。从文学史实际出发,中国现代诗歌中的生存探寻形成了四条主要的路径。以冰心、废名等为代表的一些诗人借助“神”的力量反抗虚无,在天国中建立家园。同时,作为现代知识分子,他们明白宗教不过是“精神之梦”,所以他们或者视宗教为可以利用的资源,或者在天国中稍事休息,继续踏上痛苦而漫长的生存探寻之路。以冯至、宗白华等为代表的一些诗人在自然中开辟了生存探寻之路。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6-03-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刘纪新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收录了作者原创的300首古韵词作,运用“金缕曲”“沁园春”“青玉案”“水龙吟”“采桑子”“菩萨蛮”“卜算子”“朝中措”“定风波”“蝶恋花”“后庭花”“风光好”“感恩多”“上西楼”“如梦令”“减字木兰花”“浪淘沙”“南歌子”等50余种词牌,以“春”“夏”“秋”“冬”四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表征不同风物、情感的季节为吟咏对象,将人生感悟诉诸其间,咏物抒怀,语言凝炼,结构完整,朗丽清新。书中诗词借助新技文学0字
- 会员本书以大武当的视野,从八百里武当山、汉江沧浪水、均州城三个层面,收集了自周代以来十三种类型的武当山诗歌。它们以清新脱俗的诗风描绘绮丽的仙境,以高远的意境赋予山水诗意与灵性,其鲜明的艺术品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别具一格,其丰富的多样性和独特的个性展示出武当山道教文化的深刻内涵。文学28.8万字
- 会员本书是诗人杨震近年诗歌创作的总结,共五辑,包含了对家乡、旧物、爱情、友谊、生活哲思等话题的讨论。在诗人看来,诗歌已经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诗来源于日常,又远超日常。他的创作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提炼闪光点,将自身视为观照世界的镜子,通过诗的语言来观察世界、反映世界的真实。文学3.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