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温病条辨》评释
更新时间:2019-01-04 15:48:40 最新章节:草木各得一太极论
书籍简介
《温病条辨》是中医温病学术理论的奠基著作之一,清代吴鞠通著,成书于嘉庆三年(1798)。吴鞠通是乾隆、嘉庆时期名医。吴氏严谨治学,勤于思考,锐意创新;他溯源《内径》、精读《伤寒》,又博采刘完素、吴有性、叶天士诸家之长,取精去芜,融汇贯通,大胆革新,自成一家之学。吴氏临证诊详察微,知行相契,不拘于成规,立法颁方,着手精准,疗效显著;他行医广及大江南北,尤其在乾隆年间温病流行时,名噪京都。吴鞠通基于长期学识积累和丰富的治疗经验,创立了温病“三焦学说”,并结合“卫、气、营、血”理论,创造性地提出温病辨证论治的纲领和方法,为温病诊治确立了理论体系、治疗大法,也使中医学在外感病和热性病方面的辨证纲领和治疗法则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作为温病学的一部重要代表著作,《温病条辨》流传甚广,影响深远。先后曾有多位名家对《温病条辨》着力研究、品评批注,如朱武曹的增批本,王孟英、叶子雨、郑雪堂三家的评注本等。这些评论多以肯定阐扬为主,也不乏纠偏补漏之议;褒贬评价不一,可谓各抒己见,见仁见智。曹炳章汇集六家评注,编为《增补评注温病条辨》,纳入《中国医学大成》。《温病条辨》是中医温病学说中的一部经典,建国之后尚无更新的系统评注版本面世。郭谦亨先生评释《温病条辨》的出版,或可弥补这一缺憾!他以渊博的温病学识和丰富的临证经验,对《温病条辨》的经旨作了详尽诠释和深切点评。
上架时间:2015-07-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郭谦亨编著 郭冠英整理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总结了中医古籍对皮肤病整体辨证思路及治疗方法的认识,从宏观及微观角度继承中医经典理论,指导皮肤病的临床治疗。全书共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包括了中医皮肤科学发展简史、中医经典理论对皮肤科临床的启示、古代中医经典著作对皮肤科的贡献;各论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常见皮肤病古籍条文经典选读,其中包括精选的38个皮肤科常见疾病的经典条文,第二部分为经典名方在皮肤病中的应用,其中总结了白彦萍教授在多年医学32.6万字
- 会员2010年“中医针灸”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有183个国家或地区在使用针灸,中医针灸的普及率日益提高,逐步走向世界,已成为“世界针灸”。为让更多的国际民众了解和接受中医针灸,由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世界针联主席、中国针灸学会会长刘保延教授领衔主编了本书。本书以图片为主,采取多种(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阿拉伯语6语种)文字,从不同的视角和专题,展示中医医学8.6万字
- 会员柴氏中医世家,医名深重,影响广远,在山西中医界有“南柴”之誉。柴氏中医在疑难病诊治方面有独到的经验,而肾病是其特色之一,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指导老师柴瑞霁先生作为柴氏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是肾病中医治疗经验的集大成者。本书集中体现了柴瑞霁先生在汲取先祖智慧和当代成果基础上,经过近50年的临床探索后总结提炼的对各类急、慢性肾病的中医治疗丰富而有效的经验,展示了一整套独到而宝贵的辨证用医学20.5万字
- 会员本书从研究文献出发,溯源出仲景经方的学术体系及临床辨治特点;追溯经方源流,上篇阐释生理病理,中篇解惑六经病机,下篇辨明六病方机,构建了理法完备的“病机方机解伤寒”辨证学术体系。从生理的津液观、营卫论与病理表里观与传变论,确立经典经方的理论基础;进而详细阐发六病病机辨证体系与六病方机体系。每一病机下,设基础病机与复合病机;每一方机下立主证方,以“气血水火”四证为基础传衍化方。其条理分明,各有法度,于医学18.5万字
- 会员本书重点讲述作者运用经方、时方、个人经验方治疗疑难危急重症的心得体会,如附子治疗高热、大黄治疗心力衰竭、茯苓四逆汤治疗重症胰腺炎、承气汤治疗休克、止痉散治疗破伤风、犀羚白虎汤治疗脑出血、升陷汤治疗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书中所载病例翔实,共计100则,既有中医四诊资料,也有现代医学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处处体现中医“验、简、便、廉”的特点和中西医结合的优越性,尤其是对危急重症的治疗突破了单纯中医或单纯西医学9.3万字
- 会员本书系中医临床必读丛书之一。该丛书畅销十余年,累计数百万销量,久居图书畅销榜前列。所选医籍均为精善底本,为读者提供精确的原文。本次修订针对原书错讹之处进行订正,更新使用说明等。本书以嘉庆癸酉的《温病条辨》问心堂本为底本。全书以三焦为纲,系统讨论了温病学的理论,并对各种常见温病提出了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在中医理论上,该书创立了温病三焦辨治纲领;在方药方面,该书中所创立的“医学13万字
- 会员康平本、康治本是流传于日本的伤寒论版本,康平是日本平安中期的年号,康治是后期的年号。康平康治本被称为伤寒论四大古本之一。康平本的排版格式与其他版本显著不同,有五种书写格式,从内容和形式上看,被认为是最接近伤寒论原型的版本。康治本原系唐人手抄卷子本,内容很少,国内中医界认为是节录本。本书中《康平本伤寒论》以《和气氏古本》为底本,《康治本伤寒论》以户上玄斐版刻本《康治本伤寒论》为底本,均以宋本《伤寒论医学6.1万字